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成人教育中的德育李景峰德育居于首位,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中心环节。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设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李鹏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德育首位的必要性把德育放在首位,是针对多年来教育工作中重智轻德的倾向提出来的,并非新鲜课题.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教育应主动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要求,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重新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现在和今后的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3.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科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课堂教学时学校的主要活动,学生在校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各科教学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5%。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德育首位落实的关键。为此,我们强调,必须把学科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切实抓好学科德育。首先,要明确强调学科德育是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和造就千上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合格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德育首位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德育首位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它揭示了德育首位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德育首位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德育首位的保障机制。充分认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意义重大。一纵观邓小平对德育首位问题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始终坚持和强调的问题,一个是学校的政治方向教育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另一个是学校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邓小平德育首位思想的基本内涵。其一,学校中的政治方向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  相似文献   

5.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是与历史的一定阶级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联系的。培养什么人,用什么思想、什么内容培养人,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甚至某些教育方式,不同的历  相似文献   

6.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和教育目的决定的,是教育阶级性的集中表现。而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好教育内部的关系,抓住根本,解决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确立德、智、体三育  相似文献   

7.
叶卉  王培根 《文教资料》2006,(25):16-17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大学生德育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是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一、把德育放在首位,就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就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就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①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 ,周恩来长期主持国务院工作 ,曾就学校的德育工作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天 ,重温他在学校德育问题上的这些重要论述 ,对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努力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周恩来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视 ,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建国之初 ,他就向青年学生提出“站在哪个阶级方面、为哪个阶级服务的问题。”“为哪个阶级服务”,从实质上说 ,就是政治方向问题。他认为 ,政治是灵魂 ,青年学生一定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个政治方向 ,就是具有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四纲”),坚持以德育为首,强化管理,改进方法,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努力构建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四三二一德育管理”新模式,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明确一个思路,为德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校根据“四纲”精神,具体制定了德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必须在办学的全部过程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我校办学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指导思想,首任校长、现任董事长王树青老先生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育人标准。为此我校把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贯穿在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一场骇人听闻的政治风波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放松了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虽然不是单指学校教育,但也确实切中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要害问题。为了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为先是我国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思想。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思想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品质的基础工程,是培养合格公民的起点,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我们一大优势。在抓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重要地位,是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的严肃课题。 (一)认清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点。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关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德育性质。虽说法不同,但认识是一致的。属社会主义性质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由四项基本原则决定的。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德育特点。虽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主要特点是多种思想道德的并存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既要教人,更要育人。德育应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因为当前学校教育面对的是跨世纪的一代,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尚、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尽管这一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德育低效现象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与众多教育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德育流于形式、走过场、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方法老套、主体偏移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德育工作也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四纲”),坚持以德育为首,强化管理,改进方法,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努力构建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四三二一德育管理”新模式,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德育对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我国学校的德育是同智育、体育、美育、基本生产教育相并列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统治阶级都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一条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德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德育关系着国…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学校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后备人才的教育。在我国1998年3月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指出: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的特殊性 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都面临着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古代,就是要塑造成象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人——君子;在今天,就是要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将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人。德育,就肩负着这一历史的、神圣的使命。德育这一特殊使命,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具体的有形的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教育必然会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只有人类社会发展到了高级阶段,人类个体自身已达到了完全的自由,那时,教育才是一种自觉的,隐形的与人类共存亡的教育,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德育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就显得特别的突出,历代统治阶级无不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德育工作事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即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施行德育,主要载体是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