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次事件中,高老师遇到的是教师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其关键在于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如何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有周密、详尽、充分的预设,备课时必须多花工夫,多想一些意外,即要做到: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监测、备过程,预设重心为"学生怎样学"。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光的折射",教师预设的应有:情境如何创设,合作与会话如何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索的方向、内容、方式策略及需要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会使用错误资源.我以课堂为中心点,从课前"预设"、课中"将错就错"、课后形成"错题链"三个阶段来进行.一、课前预设"错题"在备课时,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为错题点,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错点"变为"亮点",提高学习效果.如我在进行"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容易辨析不清,便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相似文献   

3.
<正>1.弹性预设,预留课堂教学空间教育家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完美,在面对课堂上鲜活的个体——学生时,总有意料之外的"特例"。弹性预设就是指对教学过程多做一些假设,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预设充分的发展空间。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可预设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简单应用,巩固  相似文献   

4.
最近,去一所学校试教《普罗米修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普罗米修斯的言行,体会人物善良、坚定、勇敢、无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学生在体会人物品质的同时,习得抓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为了学以致用,我安排了一个"小小评神会",引导学生运用这个阅读方法评析宙斯、火神、大力神、太阳神。备课时,我只关注了文中有语言或行为描写的神,对只提到名字的太阳神没有在意,预设学生不会评价他。上课时,恰恰在这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细节在精心预设中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它是建立在对文本、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作"。教学预设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心理反应,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描述了社会中的各种职业角色。每个人对各种职业都抱有自己的看法,欣赏、崇拜,或是轻视、厌烦。在备课时,笔者大胆预测学生的课堂表现,预想当提到某一职业时学生会用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乘法的概念教学是一切乘法计算教学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让学生经历乘法建构的全过程,感悟乘法的简洁性,是教师必须关注的事情。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配以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数学活动,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感悟乘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去一所学校试教《普罗米修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普罗米修斯的言行,体会人物善良、坚定、勇敢、无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学生在体会人物品质的同时,习得抓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为了学以致用,我安排了一个"小小评神会",引导学生运用这个阅读方法评析宙斯、火神、大力神、太阳神.备课时,我只关注了文中有语言或行为描写的神,对只提到名字的太阳神没有在意,预设学生不会评价他.上课时,恰恰在这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从关注学生、研读文本、对话与个性化体验等方面,谈谈我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从小学生实际入手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教材中"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读一读"等栏目,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主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参与观察、思维、探索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给学生提供"议一议""说一说"的空间。由于小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时便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议一议""说一说"的空间,使学生自觉自愿地…  相似文献   

10.
李建梅 《成才之路》2012,(22):23-23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环节做精心预设,一切预设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说实话,长期以来,我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的过程。我的每一堂课,课前都精心预设好了。为了上好《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的预设细到了哪个问题由谁来回答。带着我的预设,我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课堂。预设导入音乐《雾里看花》一结束,我问学生:"我们在日常消费时需不需要一双慧眼,把商家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需要!""那我们怎样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笔者查阅了网络和杂志中有关的资料,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呢?学生说因数和倍数好像都建立在乘法算式中,怎样和除法算式沟通?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怎样联系与区别?本单元中的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怎样联系与区别?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14,(6):80-80
1.备课应备“可能”。在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的四大备课要素中,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方法选择、媒体使用时可以预设的,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时代精神和学生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解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看到“倍”字就用乘法计算,凭“经验”解题,这说明学生对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并没有真正理解.为此,我在“倍数关系”应用题题组教学时,认真钻研了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突出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一重点,较好地突破了怎样分析两数的倍数关系,确定正确解法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程妍 《辽宁教育》2013,(4X):75-75
<正>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有的教学都要有预设的环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这里大部分老师都能做到精心地备教材,但往往忽略了备学生。而这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做的预设应该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反复思考他们能否接受我们所做的预设。由于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也会影响我们的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自己预设的问题要做到换位思考,即我们的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会怎样回答,也可以在课前做一些学情调查,虽然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但起码能避免遇到突发事件时显得手足无措,节省课堂中的宝贵时间。另外也要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积淀。我在教学《正负数》时,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听录音学习资料袋中的知识,可设备出现了问题,放不出声音,当时我很着急,但也不知该怎样处理,只有在那等着设备恢复正常。此时如果我放弃等待,而是让学生自读就会很灵活地处理好这个问题,也会节省很多时间。有了这样的经历后,课前我尽量对课堂中能够出  相似文献   

15.
在执教<说勤奋>这一课时,经过查找资料,我编写教案A进行教学,课中预设与生成奏成了不和谐的一曲.原因是我在备课中没有先"备学生",针对课中的缺失我再设计教案B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次教研活动时,我听到了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分析。分析者虽只讲述了大致环节,但挺有价值。于是,我和一年级老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实践开发。教材是按"说一说,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师》2021,(1):86-86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倍",在第二学段学习了"倍数"。请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另外,倍和倍数总是同时存在吗?如30是6的5倍,30也是6的倍数。(微信网友)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建立在乘法概念的基础上。例如,小鸡有8只,小鸭有2个8只,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2倍。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即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的教学经历,使我对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教案预设设计教案时,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0.003、0.03、0.3、3之间依次递进的10倍关系,我预设了以下数学环节:(1)准备:把0.03、0.3、0.003、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即:0.003<0.03<0.3<3)(2)猜测:你们觉得0.003、0.03、0.3、3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3)验证:给四个数…  相似文献   

19.
一位温州的教师向我咨询:"作文指导课应指导什么?"我非常简洁地回复:先确定内容,再激发兴趣.她追问:"不指导学生说一说吗?""指导学生说一说?说什么?"我反问.她好像遇到了外星人,以为我居然不知道在作文指导课上的重头戏就是"从说到写"!让学生"说内容",这种提法我能不懂吗?不知听了多少堂作文课,无不是循规蹈矩从说到写,让学生先说出内容,再引导其他学生对某生的"说"做出评价,从而规范下一生的"说".试问,当你要写文章时,别人却在你动笔前说三道四,说一些并不是你想写的内容,你是烦,还是厌?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有了课前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意识,实践着既重视知识的逻辑起点,也寻找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在探索宴践中,却还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而只是盲目地想当然,凭臆想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结果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师教得不顺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只有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寻找到教学的起点,从而预设出有效的教学.学习起点,是数学教学的起跳板、找得越准,踩得越响,跳得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