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的理性化与意义世界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任何社会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支撑该行动的意义体系,理性就是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在西方,人们对理性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最经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另一种是社会学家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解释。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这一定义的核心概念包括:需求和欲望、产品、价值、交换、市场、营销和营销者,并且每一个概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概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市场营销与高校学报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营销与高校学报改革︽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秦和平所谓营销,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创造和市场交换,同其他组织和个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各自现实与潜在需要的一种社会和管理的过程。高等学校是从事高等教育和前沿科学研究的组织,通过学报将所创造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投身文化市场是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侯文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需要在文化市场上进行交换,以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出版社则要依据文化市场的变化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出版业如何投身于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审美文化正在向世俗化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一个从理想主义形态,向实用主义、现实观念和消费社会的变化,一种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和未来主义,被另一种实用理性原则和现实主义所取代.在中国,文化的世俗化包含了一个转向市场、转向交换、转向商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经济对文化的压力和影响所致.在这种审美文化向世俗化转变的大趋势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装帧设计作品与掌握市场变化的特点、树立市场观念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的前沿主力仍然是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在展现新闻的审美价值、在反复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扩充新闻语言的理性力量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广播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的价值应得以正确认识并不断加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7.
谢文稚 《图书馆论坛》1997,(1):46-46,56
通过旧书市场,使闲散的旧书实现价值的再交换是挖掘图书潜力,发展图书事业的重要方面。目前,旧书市场有两种:一是专业性的旧书店,经营艰难。二是集市性的旧书市场,不稳定,难持久。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计发旧书市场,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新课题。1图书馆兴办旧书市场的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价值理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反思,认为应从价值理性和高度来重新认识和构建这一理论体系,进而论述了图书馆学理论价值理性的含义、本质要求、构成要素及功能体现,并指出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闻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新闻媒介实际上从事的是社会话语的生产活动,目的是完成社会意义的建构。“新闻生产的产品的内涵就是‘意义’,‘意义’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也就构成了新闻产品的基本价值内涵。更进一步看,决定‘意义’的核心则涉及到社会的价值和权力构成。”因此,话语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并对社会产生显在的作用。“话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个行为形式,——以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辰目 《传媒》2012,(1):1
正革命理性、政治理性、经济理性、市场理性一直到文化理性,是一种后者对前者的包容关系,而不是否定和排斥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革命理性,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权;建国后,进入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体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静 《记者摇篮》2009,(11):75-75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引入中国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它颂扬理性,崇尚人之经验或理性的知识,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大力倡导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不仅需要真实的新闻报道,更需要具有说服力的、深刻的新闻评论,新闻媒体的竞争已经从信息量的竞争转向了观点的竞争、独家评论的竞争。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要有生命和力量。好的新闻评论应该是逻辑严谨,秉持理性,对复杂事物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站队、表达个人的立场或情感,而应该具有超越自身情感、博大的公共关怀意识;能够表达独特的认知价值,拥有丰富的评论附加值。可见,要增加新闻评论的生命和力量,关键在于新闻评论的理性。这种理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评论的选题,二是怎么说。  相似文献   

13.
阳美燕 《当代传播》2003,28(3):55-5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可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一种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的实用或功利,常常出现在经济交往领域如市场交换领域;一种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实用,主要出现于意识形态领域如道德和审美领域,我们分别称之为物质效用和精神效用。人类的活动,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都是在追求和实现某种价值。作为媒介一项重要功能机制的舆论传播同样如此,也是在追求和实现某种特定的价值。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传播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从"匿名"者成长为"公民",群体的"智慧"取代个体的"狂欢",已经成为新的网络特征和网络发展的必然力量,这也是博客对社会影响方式的一种转变."公民"需要合理发声的公共舆论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的理性互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量.尽管理性和非理性的声音、形象还将继续在网络中共存...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11):32-42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引发了学界对"算法专制"的反思。在算法有形"技术之手"之上是无形的"价值之手"。把算法置入平台多边价值交换体系中,对算法物质属性进行媒介政治经济学追问,将揭示算法是信息经济体系的"价值中介"。作为技术"商品",算法的特殊性在于其价值交换具有"多边性"。在算法物向价值转变的过程中,价值交换成为了社会关系形式,算法背后的劳动被抽象化,系统中的人和物都失去了自身的特殊性与独立意义。最终,在多方价值博弈之后,处于价值系统中最弱势的一方将陷入结构性贫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广播电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为普及的资讯和文化娱乐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社会意义要高于产业意义和市场意义。尤其是地方广电传媒,其社会价值应体现在整合社会意识形态上,体现在凝聚本地群众的力量和精神上,体现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体现在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编辑竞争论     
竞争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有利于促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竞争愈加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出版作为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同样存在竞争问题,特别是出版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日益被推向市场的今天,对于居于出版工作核心地位的编辑来说,懂得竞争意义,培养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一、编辑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参与竞争图书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即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是商品;只不过它是一种精神产品,因而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般商品也好,特殊商品也罢,其实质都是商品。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市场,其生产和通过市场进行的交  相似文献   

18.
信息市场是信息交换的场所和信息交换关系的总和.其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目前我国信息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与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发育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并按其特点运作,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和新闻管理体制的改换。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特点。第一,新闻能够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它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新闻就是依据自己的独有的信息与舆论特质,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于新闻市场与意见市场需要的“一个外界对象”。第二,新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具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全国40余万新闻工作者日夜忙碌,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三,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商品生产是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12):38-49
话语与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话语能够投放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和信仰,由此构成利益角逐的社会力量。研究选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1949-2019年环境报道1254篇抽样样本为研究对象,以"话语包"和"价值观框架"研究中国在地性环境话语变迁与意义实践路径。主流媒体环境报道存在七种话语框架生产模式:环境卫生框架、国家主权框架、经济争夺框架、制度理性框架、技术治理框架、生存危机框架;框架签署矩阵显示环境话语生产存在变迁性、匹配性和修辞性,爱国、规范、文明构成意义实践系统的"纽结点";通过制造对立认同、价值定位、凝聚共识进行媒介动员。建议主流媒体环境话语传播从劝服到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转变,话语体现环境元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凭借对环境话语的价值定位、合法定性的话语供给和意义建构来共意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