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干年前,我和朋友去新疆吐鲁番旅游,被当地的奇山异石吸引,跑进了荒山野岭。前面是一座小山,乱石垒垒,看不出任何人迹兽痕,我们决定爬上去。举目四望,我们相信自己所到之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爬到山顶却惊奇地发现,有人已经来过了,他们用碎石码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些名字已经“长”进了山里,少说也有十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四次给我写信。第一次,他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第二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第三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第四次,信末落款就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每次来信,我一般都回信,于是,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段书信交往的情缘。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名字应该写在哪里?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记者的名字当然要写在自己的作品上面。是的,作品是记者的身份证,作为一个记者,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自己的作品说话。我是记者,我写故我在。但我觉得记者的名字仅仅写在自己的作品上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4.
重名的烦恼     
谢亚平 《湖北档案》2000,(12):28-29
我给女儿取了个四个字的名字,常有人问为什么,我说只为女儿能拥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12):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6.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35):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李雷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由于兴奋吗?是的,是艰辛后小有成果的兴奋。处女作在一家市报上印成铅字,我竟情不自禁将报纸看了再看再看,看,再看,看得泪满双眼。透过那墨香沁人的纸,我又看到自己烈日下徒步跋涉10余公里的施工工地,逐一采访有关群众和官兵;看见自己在昏黄的灯光下先笔走龙蛇,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蚊虫……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那名字模糊了,模糊成一朵笑容。是啊,可以笑笑了,你不再是单纯的播种者,你已开始收获──虽然收获得微不足道。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  相似文献   

9.
摆脱尴尬     
朝阳 《今传媒》2004,(1):43-43
离开报纸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时间里,我很少看自己曾经供职的《三秦都市报》、《经济新报》。最初不看,是负气和不屑.后来不看就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偶然碰上看一次,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报纸上出现的名字,多是我不熟悉的新人。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常常兴趣不大,这些新人对我来说和非洲酋长一样遥远。我当年的同事,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干了别的。我自己也渐渐丧失了对媒体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斯诺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拜访了香港斯诺协会主席高佑恩。高佑恩向我介绍了该协会的情况。他说:“为了发扬斯诺的精神,进一步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彼此的了解,我们在征得斯诺夫人洛伊斯的同意,以斯诺的名字作为我们协会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在版面值班时看中一篇自发来稿,欲发头条,但有些情况需要核实,便交待编辑给作者打电话。大样出来后,发现原稿中的一位作者变成了两位作者,一名特约记者的名字被编辑加了上去。问及原因.编辑答日。原作者所在部队的本报特约记者听说了此事.觉得上个头条不容易,强烈要求署上自己的名字。他既没参与采访。更没参与写作,凭啥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呢?  相似文献   

13.
雪影 《网络传播》2004,(4):38-38
网络编辑是“七十二行”里没有的,是个新鲜、时尚的名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这个职业呢?编辑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工作环节有哪些?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认为网络编辑必备基本条件或素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叫单永魁,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说过书、弹过三弦,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2年。他去世已经36年了。可以这样说.每当佳节或是清明.旁人祭扫坟墓、祭奠亲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老人家。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我是世上最不孝顺的人——父亲死的时候我不在眼前,母亲亡故的时候我也不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知道商棠的名字是在20多年前,当时《燕赵都市报》副刊上刊载了我一幅美术作品,恰好同一版面上发表了商棠的一篇游记,是写平山驼梁的,散文化的笔法写得很美,给我留下了印象,从此我记住了商棠这个名字,那时候他在平山县旅游局工作。再后来,我们便成为了同事,一晃十大几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曾与一位在机关搞文字工作的朋友闲谈,对方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你们记者中有人也真会省事儿,拿去我们的材料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发,这样的记者谁不能干?” 乍听起来,话是尖刻了些,仔细想想,也难怪人家有气。人家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在报纸上发  相似文献   

17.
蒋金彪 《军事记者》2006,(12):65-65
记得入伍的第一天,看到的第一份报纸就是《解放军报》。顾名思义,这是一份面向军队、为军人而办的报纸,内心感觉非常亲切。新兵班长对我说:“你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抽时间多练多写点稿件,投给《解放军报》,没准能中哩!”班长的话为原本对写作就感兴趣的我鼓足了劲。抱着自己的名字和稿件变成铅字的憧憬,我激情满怀,将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于笔端,经过精心整理后投寄给解放军报社。投稿是热情的,等待是急切的。每天送来的报纸,我第一个抢着翻看,从头到尾都看遍了,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告诫自己不能泄气,只要坚持写、坚持投,就不…  相似文献   

18.
从4月3日起将近1周的时间里,我时常会在"百度"、"谷歌"上搜索涉及自己名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只想被看成是一个勤奋的球员,一个对足球充满热情的球员,每一次走上球场,我都会奉献自己的全部。谈起世界足球和英格兰队,总有一个名字让我们铭记于心,他对足坛的影响难以逾越,他就是大卫·贝克汉姆。这个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的足球天才,以他俊朗潇洒的外表,出神入化的球技,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标志性的"黄金右脚"给世界球迷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欷歔和太多的留恋。他用自己的过人天赋和勤奋的汗水,一手创造了曼联神话和英格兰队的辉煌,给世界球迷留下难忘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一届函授学员,我结业已经两年了。可是,每每在军内外报刊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在电台广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记忆就不由得随着澎湃的心潮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函授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