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分析入手,剖析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提出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的策略,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同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分析入手,剖析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提出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的策略,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父母应该依据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建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应该有威望但不专断;倾听孩子的观点,将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予以施加,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一些决策;让儿童注意其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和别人关系的影响,体会自我控制的意义;促进儿童价值系统的发展,学会积极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响周围人和事物的有价值、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往往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文章分析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选取5个二孩家庭为个案,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分析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共同经验和基本特征,得出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共同经验为:逐渐互为主体的儿童发展观;求同存异的父母教育观;顺其自然的父母期望观。教养特征为:独立且亲密的教育关系;公开或私密的教育空间;分工和合作的教养角色。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8.
家庭是一所小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经济资源水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形成.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和研究幼儿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中介,它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家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教养方式,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心理学家在验证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纵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进程,旨在为家庭教育和儿童社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瑜 《现代教育科学》2006,(3):121-122,53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用围社会环境。由由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自我情感体验也发生于3岁左右。伴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产生,学前期儿童的自尊也随之出现。而家庭是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社会载体,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都有形或无形地在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着影响。对于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儿童,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董静 《教书育人》2012,(36):68-69
一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历史回顾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英文中的教养方式为Parentingpattern,因为既有精心照料又有教育抚养。"家庭一直是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场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家庭教育总是要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服务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形式多样。下面追溯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起源及现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发展的第一环境,尤其对青年大学生早期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青年工作资料的整理及个案分析,说明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否定型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所表现出的自信个性心理特征的大相径庭,为广大青年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索和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自卑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项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卑感量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303名大学生施测,探索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地域、性别差异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央教科所幼教室和荷兰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顾问Dr.SusanChampagne在河北省农村做了近1年时间的实地研究 ,本刊曾就其开放性的访谈技术和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日常教育情况做了介绍。本文系该课题的总结性研究报告。由于文章较长 ,我们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上分两次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