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和谐教育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左玉珍 《上海教育》2001,(19):44-45
以素质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身心和谐发展为指向,以创设与指导为基本任务,这是我校和谐教育中的德育模式。它着眼于学生德性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它所期待的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和人格发展的和谐。它不仅是德育所要追求的内容与手段,也是德育所要追求的理想与境界。学校和谐教育中的德育基本思想又是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教育,从提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人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和谐狭义地讲,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因此,…  相似文献   

6.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大效益.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彩的教学片断,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是身心和谐、教与学配合和谐,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教学,是老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教学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和谐教育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 《幼儿教育》2002,(3):12-13
幼儿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儿童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是各级教育的一致目标。受教育者——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育者——教师的教育行为模式。幼儿身心发育成熟程度较低,其学习主体地位虽已明确,但主体性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于幼儿身心,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灵动教育”,是对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式。所谓“灵动教育”,即通过学习与活动,激发、挖掘、培养学生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渗透在孩子成长与发展阶段中,根植于课堂教学系列化设计中,具有“灵活、民主、创新、智慧”四大要素。所谓艺文并举.即在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当前小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归: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将影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是,目前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对立与冲突。创办和谐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讲究教育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双方都愿接受的非强制性方式.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从而把教育者的意志转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其结果是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倡者,他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与体格发展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人。和谐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人的身心发展服务,也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本文所说的“和谐发展”是指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协调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应是学…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是人类历来追求的教育目的之一。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和谐教育思想的阐发虽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和谐发展这一重要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和谐教育观之精神内涵主要包括身心的和谐发展、人精神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科知识之间与学科内部的和谐发展等。和谐教育观审视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目标确立存在着偏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规律和已有经验水平、目标制订缺乏全面性、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与各领域活动割裂分离等问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确立的新要求是遵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规律,体现适切性;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体现全面性;实现各领域内容融会贯通,体现融合性等。  相似文献   

18.
李文 《甘肃教育》2007,(1X):5-5
实施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师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快发展推进和谐.以先进文化孕育和谐.以民主法制和平安创建保障和谐.以环境建设促进和谐.以先进性引领和谐”的基本点,认真创建和谐校园,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题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智慧、情感、意志、人格能否得到充分而又和谐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与发达的关键。而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随着当前素质教育与二期课改的不断深人,有助于学生潜能充分发展的诸多人文主义教育模式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我在这种“以人为中心”、“以学生自由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主张指导下,再结合自己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