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文化人,增强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文化润疆的契合点。以文化润疆的深层逻辑,建构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话语,发现:中华体育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发展之魂。多元荟萃的新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原传统体育文化血脉相连、历史交融,为构成中华体育文化“多元一体”“嵌合共生”的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要把新疆各民族体育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华体育文化的共生性体系之内,通过它们之间的持续互动以及文化意义的重新赋予与再生产,构筑新疆人民既追求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和地域特色,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整体性为中心的体育文化结构与精神图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路径:创新机制,以中华体育文化为主体,润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加强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互通,讲好新疆体育故事。  相似文献   

2.
以藏族弓箭文化符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体育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育方案。研究认为,作为体育符号,藏族弓箭文化符号具有符号的一般属性,在民族聚居区又具有特殊性,更容易被各民族群众接受和认可,通过象征表达意指,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是催生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具象化和人格化。藏族弓箭文化吸收大量汉族文化符号,有利于藏汉文化融合,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共传、共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祖国的繁荣昌盛与藏族弓箭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通过挖掘藏族弓箭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讲述弓箭故事,对弓箭符号进行编码,积极组织弓箭活动,在弓箭实践中进行符号解码,民族聚居区的各族人民能够直观地、感同身受地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族弓箭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拓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视域,提升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中国武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要及其意蕴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 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4.
叙事是一种纽带,凝结着叙事者和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标识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叙事方式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边疆各族群众地位平等的事实、团结和谐的事实和生活向好的事实,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故事,通过叙事话语、叙事形式和叙事策略的实践理路,润物细无声地夯实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从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往实里抓,也往细里做。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于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共同体意识培育、共同体理念树立和共同体发展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树立关于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正确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以“认知—认同—自觉”的结构性内涵,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应着眼于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全链条,从机制构建、环境营造、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至40年代,由于世界电影理论与美学思潮的不断演进,中国电影开始从纯粹的娱乐主义与商业观念走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吸收、融合。受过系统电影理论教育的创作者们开始用镜头语言思考和关注整个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冷静地记录时代风貌与民生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与政治腐败,关注底层社会与生命境遇,从而在抗日战争等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场写实主义与民族主义兼具的电影美学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现实主义佳作,对中国和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研究认为,舞龙习俗是在国家和地方并存机制的双向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仪式活动,它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象和价值诉求已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这一主线,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映涵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认同,作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象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阐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的文化特质出发,围绕文化认同、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三维角度论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视阈下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茁壮各民族间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唤醒体育文化记忆的三维路径,有助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中占据系统性地位,鉴于此,论文首先从历史更迭中的“大同”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及来自于世界其他民族工作的经验性反思这三个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生逻辑进行了论证;然后从“五个认同”和辩证法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在场逻辑进行了阐释;最后从做好民族工作的内在要求及各族人民的愿望两个方面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米逻辑。论文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重逻辑米深刻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意涵,旨在建立一个有机能动、充满活力且具有相同目标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应积极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持续推进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政治引领和思想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教材。积极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开发专门课程,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师资支撑。搭建体系内部帮扶平台,精准对接提供中西部少数民族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人才、课程和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援助水平。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是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阵地,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大意义,肩负起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使命。面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深入开展“五史”教育,多措并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美学课题,其实践性就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上。电影离不开文学,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对文学创作和电影改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业化是电影自身的特性,注重题材的选择,强化观赏效果,制造"题材"卖点,倾向于故事情节叙述,都是电影商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不仅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而且是新时代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弘扬爱国情怀的根本指南。以某大学为例,该大学作为目前当地高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地,研究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意识的教育和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并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样式与群体标识确立了中国油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之后,云南油画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坚持从区域文化艺术生态出发,遵循艺术发展之路,开创了“蛮”“野”“怪”的具云南本土特色的艺术之路。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图像化的时代背景下,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思考,以艺术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立足区域形态,传承经典,注重生活,突出特色和紧跟时代旋律的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16.
从多元文化融合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针对师范生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培育研究薄弱的现状,提出“一二一四”培育体系,围绕以学生为本“一个中心”洞察师范生德育实情,贯穿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两条主线”,创建一个信息化培育平台,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培育模式,以促使师范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期对地方师范院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的十七年音乐电影不啻为中国电影经典之作.它以符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题材和融民族地域风光、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族题材为抒写对象,创作上表现出了东西艺术的交融,音乐与音响的交融,音乐与风光的交融,民歌与歌剧的交融,音乐与舞蹈的交融等特点,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随着影视合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艺术技术的进步,逐渐脱颖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和重要的电影产业。在电视电影依靠电视媒介不断扩展影视艺术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电视电影自身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发展,更好的繁荣和发展电视电影事业。  相似文献   

20.
以藏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群际接触理论,通过外因、内因解读藏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过程,意在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外因是诱因,能吸引、召集人群,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提供平台,间接提升族群内部对国家的认识、认知;内因是驱动力,作用于群际之间,通过区域比赛、集体参与、身体文化符号、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在互动中提升族群的交际与融合,推动民族关系由地域共同体向精神共同体转变。并认为:在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能够凝聚人心,产生共鸣,减少偏见,降低群际焦虑,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