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在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而苏轼的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华文化传播发扬的影响不容小觑。许渊冲先生运用“三美论”将中国的诗词一一翻译,将意美、音美、形美运用发挥到极致。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苏轼诗词为例,在原文与译文的对照之中,通过优秀的词句翻译,从理论实践各方面浅析许老先生是如何将三美运用到实际翻译中去。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翻译理论在译者文体建构的过程中起到宏观把控作用,给译者提供多种释义的渠道,体现译者临时应变的能力并增加转译的速度,深化译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论”,其内涵表征文学翻译文本所透视出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实践以此为理论基础融合,以诗歌为课堂翻译实践的案例,探索许渊冲先生“三美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研究把许渊冲先生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理论作为汉诗英译的标准,本研究以“三美”论为基础,选用彭斯经典的爱情诗《我的爱像朵红红的玫瑰》的王佐良译文为例,从英诗汉译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证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同样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标准,旨在为中国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以期达到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促进中外文化更好的融合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中却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以“音美”和“形美”作为翻译时先入为主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7.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融雪 《海外英语》2014,(16):125-126
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诗词译文为例证,简要介绍了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及它们在实际的诗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全面诠释了其诗词翻译的"三美"论,做到了意美、音美、形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许译《月下独酌》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原诗的信息,再现原诗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移情,发挥想象,达到了与诗人李白的视野融合,才催生出能展现原诗美感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12.
任诚刚 《海外英语》2014,(22):150-151,154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美论”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主要用于诗歌翻译。《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小说的巅峰。其中文采斐然的诗词韵文集中体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但也给《红楼梦》的翻译增加了很多难度。该文将结合“三美论”来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思和闵福德译本中关于《好了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冯婷婷 《考试周刊》2014,(52):22-23
许渊冲"三美论"是古诗词英译理论发展过程中诗词路径翻译的本体论。本文以许渊冲所译的《沁园春·雪》为例本,从"三美论"的翻译观分析许先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以期为汉诗英译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