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日趋显著,国际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广东应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来实现本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其国际转移的主要形式,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1989-2009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与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得出不仅当期生产性服务业FDI,而且其滞后期对广东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质量,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外资拉动、国际外包形式及形成产业区域集群等,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提出构建包含创新表现、类型、实现路径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系统,从产业联动和集聚的视角提出塑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环境和集聚下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举措,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1):98-105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方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否存在协调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增速以及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单向促进作用,而在长期,二者之间呈现协调互动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分别是良好协调(上海)、中级协调(江苏、安徽等地)和初级协调(云南、贵州等地);在样本期内,除重庆实现突破发展外,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进程缓慢,保持由东至西递减.  相似文献   

4.
在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描述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内部结构,建立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与回归关系以及产业关联度,最后提出从营造市场环境、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和引导行业协会建设、引进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特色集聚区、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等方面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国外对生产性服务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而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尚缺乏关于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类型的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2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出发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正向促进效应,但该效应目前不是特别明显;而个体固定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各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地区经济的进步效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东部地区总体上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且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总体上最小。就此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在服务业内部所占比重,缩小生产性服务业FDI区域差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核算、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竞争力理念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发展是城市发展高级阶段,针对城市群房地产开发与区域经济水平融合度问题,以五大城市群为样本空间,采用2006-2016年数据进行分析。模型验证结果得出:第一,从时间维度上看,各个城市群房地产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耦合度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低度协调耦合,但呈现由低度协调耦合向高度协调耦合转变态势。第二,从个体城市上看,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耦合度不高,仅仅个别城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协调耦合。因此,应当合理进行房地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耦合理论的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首先,建立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耦合模型构建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定量分析模型,最后,以安徽省"十二五"期间面板数据为例,对两者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7001,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等协调。  相似文献   

10.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瓶颈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制约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要通过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准入门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等路径来促进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赣南地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2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计算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就不同类型耦合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结果表明:赣南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性不强.耦合度主要分为2种阶段:磨合阶段、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主要分为5种类型:良好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基本不协调区域经济滞后型、严重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对赣南地区18个县市区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精准地推动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对解决区域贫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经济功能。目前库尔勒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发挥。发展库尔勒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库尔勒城市功能可以从制度建设、政策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各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新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规划。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职业教育中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推动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各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新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规划.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职业教育中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推动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走集聚化道路是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工业为重点的传统发展模式为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要走出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困境,必须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机理,探索新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应从制度保障、人才支撑、外资引进和需求市场培育等方面促进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使新区尽快完成从工业开发区向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转型,最终带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为例,构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剖析新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水平。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新疆各地州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得到以下结论:2008—2018年期间,新疆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从高度失调发展至中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增长;各地州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比南疆地区耦合度更好;各地州耦合协调水平Moran指数大于零,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呈现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支持入境旅游发展的同时,入境旅游也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二者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本文以西藏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西藏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2003-2017年西藏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高于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由严重失调演变为初级协调,最高达到0.632。  相似文献   

19.
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是新发展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区位商、协同发展指数等指标,从结构优化、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三个维度评价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发展滞后,其结构优化主要源于经济衰落导致的低端服务行业衰退而并非高端行业的快速增长;黑龙江和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专业化优势,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提升,而黑龙江和吉林因制造业发展缓慢而下降;同时,生产性服务不同行业之间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上述发展特征,基于新发展理念提出促进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但随着辽宁制造业改革升级、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融合,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是今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