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和正式语言使用的传统不同,而且方言也含有其本身的特色的地方文化差异。这些语义上的内涵很难在翻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尽量贴合并且表现出作品中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2.
方言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文章立足于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探讨方言的汉译英问题,分析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和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3.
钱静一 《考试周刊》2011,(88):21-22
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对作品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方言的处理是翻译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给译者的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方言对译法在文学方言翻译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根据读者需求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贾平凹作品中丰富的方言词汇给翻译带来挑战,如何在保持原作韵味的基础上,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方言,成为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鲜明,生活化、形象化、地域化、个性化、民族化等突出,且语法多变。在翻译策略方面,应综合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与方法,达到受者接受效果好,沟通文化理解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6.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是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英语作为外来语,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经过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形成的语言精华,也是文化积淀。英文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是英美文化财富,无论是语言内涵,还是语言表达色彩,都意图体现文章的韵味,提升文学作品的趣味性。由于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翻译不仅发挥着语言交流的作用,而且还渗透着文化性,特别是对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更需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以理解,此能够做到翻译达意。  相似文献   

8.
俗语是一个国家文化在语言中的结晶,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对俗语的误译、错译容易造成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会和排斥,因此俗语翻译的研究十分重要。安德烈·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还会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因素的操纵。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译者对翻译材料、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语言是相生相息、不可分割的,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将外国的作品原封不动的转换为本国语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将外国民族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可以说,文化“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正确处理好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译者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并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的障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文学翻译跨越文化障碍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5,(5):59-68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本文以1920年—1928年间六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中153篇外国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最终发现这一时期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选文:比重方面,从2%到14%,外国翻译文学作品初次入选;文体方面,外国翻译小说最为突出;风格方面,激昂慷慨,并且体现转型期寻求发展的内心焦虑;经典作家和国别方面,经典作家突出,外国翻译文学国别多样。此外,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的宏观面貌更多受到时代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规划的影响,而编者的时代性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汉文学作品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名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他人的特定标志。而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是作者根据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身份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因此,本文就英汉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其翻译方法做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云 《文教资料》2015,(2):32-33
自各国之间存在联系开始,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就未停止过。但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是在作品文化因素的影响下,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对文学作品的传播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翻译的主要难点进行了解析,概述了文化因素翻译的重要性和文化图式概念,论述了文化图式下开展相应翻译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翻译以语言转换思维活动形式产生,从实际角度而言,文学翻译是整体翻译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文学作品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但受到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的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困难重重。在翻译常规文学作品时,由于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原有作品信息会发生一定的失真和偏差。本文旨在有效突破文学作品翻译的文化差异困境,之后在此基础上保障文学翻译真实性和文学翻译和谐性以及文学翻译默契性等,务必筛选行之有效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学作品翻译质量,达成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相融。  相似文献   

14.
郭涌涛 《海外英语》2022,(15):17-18
与其他形式的翻译不同,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显著的文化性及审美性,其特殊的文学审美属性决定其翻译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单词与句式的转换,而是需要通过汉语将原文的情感内涵进行艺术再现。汉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两种语言产生的、应用的文化背景也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对翻译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平衡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原文作品中的文化因素,从而准确感受到原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文章针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文化差异翻译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美优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然而,在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过程中,对作品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翻译过程中灵活把握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才能领会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作者以文化差异为背景,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剖析,借助有效的翻译策略推进差异性文化的通约,揭示英美文学作品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翻译史上,林纾是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不懂外文的林纾利用良好的文学功底,与他人合作先后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风靡一时。他把自己的翻译事业与国家实业相结合,通过翻译外国作品开启民智,宣传实业救国思想。另外,林纾对于翻译的目的、功效以及翻译时的具体问题、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当时译坛引起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语义双关在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妙用展开研究。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言、名人名言以及具有文化特色代表语言为语料,运用母语异化、民族文化归化以及成语和习惯用语直译的策略,探讨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学作品翻译,以推动文化交流、语义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关联理论也随之产生并且发展起来。文学作品之间的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必要手段,关联理论在很多作品的翻译中也有应用,尤其是关联理论的示意-推理模式的应用,为不同翻译作品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本文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老舍的《茶馆》不同翻译版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外国影视剧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外国影视剧的翻译也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引起了广大翻译爱好者的强烈重视。文章通过对英美影视剧字幕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影响和制约翻译策略的不同因素,分析了不同译本在翻译时所采取的语言转换方法,策略。从而说明只有在对各要素完全掌握和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字幕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也成为时代的热点。其中,对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便是一例。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著名作家哈金的《等待》为例,研究华裔英文作品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及策略,探究在双语言和双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实现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