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回应21世纪“人类如何与海洋和谐共生”“人类如何在海洋领域协同合作”的重大时代问题,为人海和谐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对推动国际社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宁、永葆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  相似文献   

2.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全球海洋治理赤字和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超越了一国利益的视野,是对全人类海洋共同利益的关切。学界现有的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从内涵、理论溯源、制约因素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未来可从加强对海洋治理主导国家的研究、加强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与其他海洋治理理念的关系研究以及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在海洋命运共同体中作用的研究等方面深化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促进海洋治理优势和效能的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陷入制度碎片化、国际协议缺少执行程序、发展中国家普遍治理能力不足、传统海洋强国奉行利己主义单边主义政策等发展困境。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治理框架,提供多种形式的公共产品,致力于国家间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区域海洋治理、国家间的海洋治理合作相结合,为全球海洋治理突破困境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未来中国应推进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全球海洋治理的制度建设,继续维护联合国机构的核心作用并推动改革,不断提供公共产品,适度扩大在国家管辖海域外的执法行动,促进国际条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东南亚来华留学人数众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东南亚留学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加快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东南亚国家与我国长期友好交往,近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具有相...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超越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是中国着眼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大局,顺应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历史潮流,提交的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仅要使其在中国人民内部取得最大化共识,更要推动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这便需要立足跨文化视野,在"共生、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下,不断扩大国际理解和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有效方式、实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位一体”理论形态的科学性品格,彰显主体与尊重客体辩证统一的实践性品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品格,致力生态民生福祉的人民性品格,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视野品格。这些理论品格充分彰显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品质本色,焕发出无穷的真理力量与别具一格的思想魅力。全面体悟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品格,有益于更好地领会其内涵要旨与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治理是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从全球金融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导者,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创新,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理论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助于重新认识全球金融治理中治理目标、治理价值观、治理主体、权力结构、治理内容等诸多内容。实践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一系列融资策略等实践内容将极大地促进全球金融治理。  相似文献   

8.
9.
面对网络空间治理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为化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也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从伦理的视角审视,网络空间是人类生活的新空间,对网络空间的关切就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网络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体现了应然、实然和使然的统一。在应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常态化、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促进国家与国家和睦相处;在实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面临的是一个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霸权主义强势抬头和全球治理混乱失序的世界;在使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以对话协商超越霸权主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和以合作共赢超越零和博弈。在中国的积极引领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宋代张载民胞物与情怀的一种延伸,是全天下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情怀,杜甫则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此种情怀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描绘出那个特殊时代人民的现实生活,其关注民生、关注少数民族且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发展观,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指南针,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指导思想。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充分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北京冬奥会的理论耦合,认为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构建“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以及追求“共享共赢”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北京冬奥会从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与廉洁办奥4个层面的具体实践工作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中,无论是一直主导文学批评走向的主流英美文学还是其他有影响力的外国文学,命运共同体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方向.本文从叙事批评的角度解读英国当代作家罗丝·特里梅因的三部作品《回家的路》《色彩》和《古斯塔夫奏鸣曲》.虽然这三部作品涉及不同的故事主题,但都以历史的角度审视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前途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文化自给自足到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文化自信是文化建构的轴心、动力和方向,也是维系共同体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互鉴,为构建文化强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冬奥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聚焦于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探讨北京冬奥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彰显与实践诠释。研究发现,中国不仅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更是其坚实的实践者和维护者。北京冬奥会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通过办奥理念、口号以及吉祥物和奖牌等象征符号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核心内涵,生动例证了国际权利、共同利益、包容互鉴、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未来,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的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努力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载体与鲜活案例,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擘画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遗产,以推动北京冬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的实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之下,积极培养日语+IT应用型人才,对于加快各国人民沟通互动、推进人类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日两国友好发展、商业活动频繁互动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日语+IT复合型人才要求进一步加强.为此积极培养优秀的日语+IT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各国发展进步十分必要.本文首先讨论了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历史逻辑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的。在核心内涵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始终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并且强调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对于建构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合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社会心理蕴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心理适应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合作在内涵上体现了中国“和”文化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本体论理解,在目标上超越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下的利益分配与资源共享,指向了德性伦理下的情感共融与价值包容。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经济全球化为牵引的国家与地区合作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这不仅折射出西方社会有关群际恐惧的思想传统,也是现代博弈论与自恋文化的精神产物。立足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理论范式,以中国叙事、交流互鉴与沟通接触擘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社会心理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