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是人类发展历史和文明成果的展示窗口,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方式不仅是其艺术性的展现载体,也在传达着一种历史情感.因此,博物馆在陈列文物展品时,一定要以文物本身为基础,通过各种设备,加之辅助展品的配合,直接表达出其所具有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为参观者提供审美欣赏、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并且进行直观教育.本文就在研究我国基层博物馆文物展品陈列展示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陈列展示提升文物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文物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历史深处的记忆:永州馆藏文物随笔》是一部散文随笔合集,作者首先将“文学”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以谦卑的姿态审视文物,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文物身上”,突出了文学的情感性;另一方面又“为读者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复活历史深处那些沉睡的记忆”,深度发掘文物的科学性。因此,文学与科学融会贯通,是该书的第一层次的创作特色。其次,作者以“文物”作见证,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所蕴含的力量,是作者写作此书的深度缘由,也是第二层次的特色所在。再次,作者借助于“女立俑”等文物进行深度“再创造”,从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让文学意象在陶俑“科技”中得到了升华;也正是这种“升华”,使得该书不仅具备了独特的文学价值,更是兼具了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若云  陈芙 《英语教师》2023,(18):57-60
中国丝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承与智慧结晶。丝绸博物馆作为丝绸文物对外展出的重要渠道,其译文质量关系重大。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绸文物名称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丝绸展品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作出的处理,并试图对馆中存在问题的译文进行重译,以期为丝绸文物英译提供一定借鉴,并使读者对博物馆中丝绸文物名称翻译的跨文化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极具美学的艺术设计活动,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能够优化博物馆藏品,表现展品文物艺术性及文化性,营造丰富和谐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当前人们对文化的认知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需要充分借助文化创新的驱动力量,借由陈列展览艺术设计,更好地体现展品乃至整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出土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流变呈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特征,既反映了古代匠人的造物观念、社会风尚、高位文化的审美取向,又体现外来艺术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胡更迭背景下中原陶俑形制的变迁,是隋唐时期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反映,同时诠释了作为高位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恒持能力。本文也反向复刻了隋唐“高位文化”在文化交融场域中对“胡”文化的整合路径。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变迁背后的文化演变,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国文化的守正创新带来了启示,也对中原陶俑形制在当代的创新再造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物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因此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工作承担着传播中华文明的重担。本文对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文中出现的各种翻译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郑舒恬  高歌 《英语广场》2022,(34):11-15
博物馆是承载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文物翻译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以我国某地方博物馆文物翻译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其中部分文物展品名称及其介绍的英译文,通过研究翻译现状,发现翻译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出博物馆文物翻译具有民族性、信息性、简洁性和统一性等特点,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文物英译策略,以期发挥博物馆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文物记载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承载一个民族的记忆。绵阳历史悠久,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时代特征鲜明,如新石器时代的边堆山古人类石器,先秦时代的商周石壁,汉唐盛世的人体经脉木俑和葵花铜镜,宋元时期的鎏金木雕道教坐像和彩绘武士陶俑,明清之际的老子骑牛铜像和欢喜铜佛像,近现代的铜号和张大千《太白行吟图》等,无不熠熠生辉,蕴藏先贤们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9.
杨忠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122-124
在博物馆展览活动中,讲解员是沟通观众与文物展品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讲出真"情"是博物馆讲解艺术的精髓。文章从讲解员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方面,阐释了讲出真情的途径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国内不少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存在着"以物为主"和内容形式单一的现象,因而限制了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宗旨,具有与观众交流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物陈列的侧重点是对文物历史信息的揭示和诠释.文物陈列应充分考虑文物的性质、市场经济与观众需求、博物馆社会功能发挥等问题;文物的背景知识展示和展品的编排,要综合展现文明的发展历程;在文物陈列的内容形式上,要力求生动和多样化,增加参与性的动态陈列;知识难度的定位,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专业性和学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于泠泠  柴欣蓉 《大学生》2014,(21):36-37
很长时间内,中国没有女性博物馆。1997年,李小江教授受聘于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并将她收藏的妇女人类学文物藏品400余件交与陕师大女性研究中心管理。聘期满后,李教授委托陕师大文学院屈雅君教授在陕师大成立妇女文化博物馆。在这所博物馆里,女性是独一无二的主角,她被放在最中央的位置去书写、被注视。博物馆按主题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文化""中华嫁衣"五个展厅,共2000余件展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美     
我看罢大相扑夏季赛场最后一天的比赛归来,一踏进工作间,就看见桌面上摆着的希腊小陶俑和中国六朝陶俑。这两件陶俑,一件是2000多年以前的。一件是1500多年以前的,都是从古墓出土的,也都是不上彩釉的素陶俑。  相似文献   

13.
胡盈 《大学生》2015,(5):44-45
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办于一九五二年的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收藏古代历史文物大约五千件,钱币大约二千件,后钱币陈列单独分出,发展成为古钱币博物馆。馆内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到民国时期的银元,门类齐全,序列完整,保存完好,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之一。作为一名博物馆管理人员,我看博物馆及展品的视角与其他参观者不同,也能接触一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说起古钱币,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孔方兄"(方孔圆钱)的模样。其实钱币家族是一个丰富、庞大的家族,有各种各样的身材和外貌。小小一枚钱币,涵盖了社会经济信息、艺术审美、文明发展,中国古代钱币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河南戏曲文物在全国戏曲文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雕、石雕在戏曲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所包含的大量戏曲文化元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对于河南戏曲文物研究还是全国的戏曲文物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有关秦王朝的文物不断出土,特别是秦始皇陵畔有大批兵马陶俑与铜人车马被发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实况的一角,使我们大开眼界。这批文物以它独有的浑雄气派与生动形象,引起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浓厚兴趣。但这批古史物证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究竟这个体制庞大的秦王朝是怎样出现在亚洲大陆上的?创立秦王朝的  相似文献   

16.
弗利尔美术馆于 2 0 0 1年举办了一期名为“中国佛教雕像新认识”的展览 ,本文以这次展出的展品为纲 ,兼及馆藏的其它同类藏品 ,对中国的佛教造像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对研究佛教造像、石窟造像、造像碑以及了解海外藏中国文物的情况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文物展览公司与日本《敦煌》制作委员会、日中文化交流会达成协议,为了配合大型历史影片《敦煌》在日本的上映,帮助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推动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拟定于1988年3月15日至8月底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举办《西夏文物展》.展品有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出土的文物一百二十多件(套),其中的敦煌壁画临品有莫高窟第409窟的回鹘王夫妇供养像、榆林窟29窟的真义国师像、第2窟的水月观音图,以及其它洞窟西夏时期所绘经变、藻井、男女供养人画像等,还有莫高窟第17窟的复制模型;同时展出的还有反映  相似文献   

18.
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多随葬有成群的陶俑,还有与之有关的陶质动物模型和庖厨用具模型等明器。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七百余件文物中,仅彩绘陶器二百余件,均为青灰色,质地坚硬。俑体实心,背部扁平,面部丰满,人物外轮廓鲜明,但缺乏细部刻画,衣纹简单,每一类陶俑体形基本一致,高矮大致相同。但色彩服饰、面部神态和表情各异。身体多施白色,服装、甲胄等用红、紫、黑、白色彩绘。笔锋粗放。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9.
兵马俑     
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驾崩后被葬于骊山脚下。其陵墓的陪葬坑内有一支由7000多个形态逼真的陶俑所组成的军队。陪葬坑深约5米,坑内的陶俑有1.8米高,这些陶俑以军队作战队形排列,有士兵、弓箭手、战车御者、骑兵以及级别各不相同的官员。这些兵马俑被认为是用来在秦始皇死后的生活中服侍和保护他的。  相似文献   

20.
金霞  张琦  肖静婷 《考试周刊》2014,(73):25-27
展览馆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展品的英译介绍能使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然而,有些展览馆中展品的英译介绍在准确度和适切性上存在一些问题。经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把语言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导致原文信息在译文中有所缺失和误译,使原文意义得不到正确的传递。本文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对展览馆展品的介绍作汉英对比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