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风梅 《师道》2006,(7):40-4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自身更要具备“学生的心灵”,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一天中午,我在一年级教室里为孩子们批改作业。男生丰丰在母亲的护送下来到教室。当丰丰的母亲像往常一样为孩子准备文具时,竟意外地发现书包里落满铅笔屑。当得知这些铅笔屑是坐在后排的女生婷婷放的时,她更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地责骂婷婷,并把书一本本拿出来,把书…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自身更要具备"学生的心灵",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女儿弘弘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活泼又聪明.她外公是教师,常常教她一些算术题,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难不倒她了.一天,她外公出了几道算术题,她都对答如流.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天生瘦小,但却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近两年,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的小脑袋里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尊重他对事物的看法,尽量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他的思想,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感到,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大人与他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 起初,是一件小事促使我意识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的。去年夏天,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我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到海水浴场。说是”游泳”,其实孩子怎么也不敢…  相似文献   

5.
伍振 《家庭教育》2008,(9):18-18
姐姐的孩子是个调皮鬼,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姐姐很为这个孩子发愁,自己也觉得没面子。 一次家长会,许多学生都表演了节目,小外甥也表演了节目:竟然是学狗叫。姐姐当时就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但是小外甥表演得好极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家长们也夸奖他,小外甥的眼睛亮起来,他期待地看着妈妈.这一瞬间姐姐突然明白孩子也是有优点的,她及时地赞扬了孩子。此后,姐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肯定他的进步,赞扬他做得对的地方,使他增强了学习上的自信心。学习也比较努力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许多看似缺点的东西,实在不必对之耿耿于怀,缺点和优点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对立,有时界限是很模糊的,我们不妨把它称为孩子的特点,多从积极的角度解读宦。对孩子多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主动修复这些不足之处,丰富自己的心灵,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一切教育都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过重的学业负担催生出的必然是“老态龙钟的儿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的唯一出路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而事关孩子们生命质量的大事理应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从孩子简单而又质朴的视角来审视“高耗低效”的顽症,孩子们看问题是单纯的、简单的,但是简单不等于不科学,我们缠在“减负难减”的怪圈中,的确需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快刀斩乱麻”,或许能找到一帖切中时弊、对症下药的良方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著名的实验中,从新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随意抽取30名学生,并告诉任课教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另外抽取30名学生,告诉他们的教师,这些学生智力水平一般,学前教育平平.八个月后,罗森塔尔进行了智力测验,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进步,而那些所谓智力一般的学生表现的进步却不是很明显.尽管罗森塔尔的研究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实验的结果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期望值,是否欣赏孩子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以为,爱学生是工作的基点,任何一份工作小结、工作经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论文,也都可归纳这一点。因为我爱学生。现在,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爱学生,我眼中的学生是怎样的,也就是我的学生观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凭借技术的、诊断性的、工具性的语言来对待孩子,实际上就是在精神上放弃孩子。父母或老师如何看孩子?有一种独特的、教育学的方法吗?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看孩子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为看是一种感官行为,难道我们不都是以相同的方式看孩子吗?比如说,我们看见的是同一个面貌、同一个动作、同一个孩子在跳绳或画画。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著名的实验中,从新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随意抽取30名学生,并告诉任课教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另外抽取30名学生,告诉他们的教师,这些学生智力水平一般,学前教育平平。八个月后,罗森塔尔进行了智力测验,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进步,而那些所谓智力一般的学生表现的进步却不是很明显。尽管罗森塔尔的研究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实验的结果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期望值,是否欣赏孩子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吴丽飞 《成才之路》2012,(14):89-89
正案例:我家有个小外甥,特别喜欢玩"雪花片"。有一天,他也像往常一样拿出"雪花片"玩,只听见他一声大叫:"发芽啦!"随后便把"雪花片"乱撒一地。天哪!顿时弄得整个客厅到处都是,我气晕了,真想跑过去狠狠地打他一顿。突然,"我是老师"的字眼浮出脑海,对呀,自己平时不是最恨这些打孩子的家长吗?那自己如果这样做了,跟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想:好吧,给他一次机会。于是我蹲下来,问道:"牛牛,  相似文献   

15.
“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不陌生。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理解并做到,却不是一件易事。“把它们都扔掉”——“它们是我的宝贝”儿子脸上涂得像熊猫,浑身上下脏得像是刚从地里钻出来,两只小黑手里攥着泥巴,那副狼狈的样子让人看了觉得可笑。这是儿子周末在公园游玩时的一幕。“儿子,咱们要回家了,把你手里的东西都扔掉。”我的丈夫对儿子说。“为什么?”儿子极不情愿。“这还用问,这么脏的东西拿回家干什么?快点扔了!”丈夫显然认为儿子是明知故问。“可我还想拿回家玩。”儿子固执地说,虽然这些东西他已玩了整整一…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对“差生”精神曾大加褒扬。大意是说,“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  相似文献   

17.
小洁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而且乐器舞蹈样样拿得出手,刚进入小学就展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才能,博得我的大力欣赏,于是选她当了班长。可惜,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缺点:浮躁,骄傲,娇气……为什么在我心目中这样优秀的孩子,竟然可以有这么多的毛病呢?我不能容忍。一旦发现她的缺点就严厉地责备她。我的表扬远离了她,我的鼓励也全都给了别的孩子。我发现小洁和我疏远了起来,身上洋溢的光彩也在渐渐熄灭。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钟都有进步。但做家长的常常以老眼光看人。“你还太小,等大一点才行。”有些事情孩子的确是太小,不能做,但许多我们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他们已完全有能力驾驭。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无意中却往往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我们对孩子成长的约束更明显地表现在对知识性以外的教育上。训导可以说是普遍通用的一个模式。家长过多地干涉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要打他!我要打他……”一个男孩一手拿着木棍,一手紧握拳头,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儿,对着老师吼叫。起因是教师询问他中午为什么发脾气打同学。在其他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他愤怒了,拿起了木棍,追打同学……事情虽然在几位男教师的干预下告一段落,可我的思绪却难以平静。这次事件后,学生议论纷纷,我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为自己关心孩子不够而难过,也为孩子的暴躁行为而担忧。该生叫小民,是一个聪明但脾气暴躁的孩子。通过了解知道,他在家里一犯错误,父亲非打既骂,母亲却对他一味溺爱。父母的不和谐教育使得他的性…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到跟前,当着几个同学的面,撕掉了我写的作文,说:“写得太差劲了,回去重写!“看着同学嘲笑的眼光,我的自尊心很受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