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外国译著出版的现状这些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外国译著,深受读者的欢迎,并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外国译著出版上我们既有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外国译著的质量问题,它们既有翻译错误,又有编校错误。一些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步入了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的泥坑,为了抢时间、赶速度、争利润,粗制滥造,抄袭剽窃,出版劣质外国译著或外语工具书。质量问题最大最多的是畅销书、热门书。如《杰克·韦尔奇自传》一书中差错竟高达千处。在通常情况下,译者应是翻译而不是编译,可…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引进的几部外国百科全书金常政翻译或编译出版外国著名百科全书,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一种知识引进和文化引进,对于我国读者开阔眼界、了解外国历史和现代知识很有好处;其次是百科全书编纂方法的参考和借鉴,这自然是百科全书编纂者和出版者有兴趣的。近一两...  相似文献   

4.
外国的文化,尤其西方的文化,对我国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而我们翻译他们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的作品,以飨国人。从而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想豁达,以知天外之天,使我们的思想文化更加健全。 然而,“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对我们的历史、哲学、宗教等等文化内涵又是怎样了解的呢?我们这本《国际汉学漫步》可对此做出一些回答。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9,(12):66-66
其一,转变观念,科学地认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我国的文化底蕴很厚实,近现代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不能单纯认知这些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应使这些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现代生产力,实现其价值的增值,增强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其二,科学借鉴外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任何经验都是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内部形成的,都是对一些个性事物运行规律的抽象或概括,都不具有普遍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也是这样,它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由文化部外联局、《中外文化交流》杂 志社共同编辑的《外国文化管理纵览》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1994年底出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的同志撰写了大量的驻在国的文化调研资料,出国文化考察团也写了一些外国文化考察专题报告,该书即是从中精选出有关外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效能,主要取决于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念、故事人物、叙事风格、表达方式、审美情趣、甚至摄影技术、科技含量等因素的欣赏、认同和接受状况.外国受众对中国电影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反馈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的思考. 一、影片画面、语言、色彩等显现出的中国文化符号 纵观2011年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可以说每部影片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印记,它们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并表现出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最初步、最直观的便是影片画面所显现出的动作、景物、道具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报刊刊登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样,一些外文,有的是书名,有的是影片名,更多的是人名,也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但是,由于我们一些编校人员、排字工人不太了解外文的排法,不注意校正,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相似文献   

9.
对于国际新闻而言,客观并非其第一准则,而是有筛选和目的性的,这是一种国家文化输出的手段和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国际新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际新闻对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作用不同。就国际新闻信息发出者而言,国际新闻能起到以下作用(1)就国际问题设立议程和影响国际舆论;(2)给本国或外国树立形象;(3)输出文化价值观。传播是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如此,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国际传播对于国际权力政治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廖丹璐 《中国出版》2018,(22):57-60
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进行现代阐释作为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创新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国家及其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出版业应从各个层面理解并促进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1.
对翻译出版外国的学术和文学著作,撰写分析性的前言或编译者的话,这是我国图书出版界的一项传统。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亟需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来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此,除了加强对外国著作的鉴别和选择外,精心撰写能够起导读作用的前言尤为必要。遗憾的是,并非出版界所有的人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笔者手边有一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英国19世纪著名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讲演集译本:《英雄和英雄崇拜》。这是上海三联书店“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走出去"的方式涉及图书出口、版权输出、国际出版项目合作等方面.随着中国出版实力的不断壮大,目前,一些中央和地方出版单位又开始以资本输出为手段,以在国外直接独资、合资设立出版社为形式,以外国本土化生存和发展为目标,参与国际竞争,做强出版产业.这是我国出版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软实力增强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闻编译的国际传播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青年记者》2007,(22):66-67
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编译定义界说什么是国际新闻?可能有人会认为"国际新闻就是来自外国的新闻"或"国际新闻就是国际间的新闻流动",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对国际新闻的性质、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报刊刊登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样,一些外文,有的是书名,有的是影片名,更多的是人名,也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但是,由于我们一些编校人员、排字工人不太了解外文的排法,不注意校正,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疏漏。以某报刊登的《歌唱家与“革命女儿”》  相似文献   

15.
图书博览会是国际出版物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日本、韩国和我国邻邦,在地缘上比较接近,文化上也有一定的共通性,其所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一些背景、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现将日本和韩国举办国际国内图书博览会的一些幕后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在近几年内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我国广播影视部门内外的关注,在一些期刊上出现了多篇文章。但其中不少篇对信息网络发展给予广播影视的影响评估失当。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网络传媒或称后大众传媒将取代现有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将消亡(或者说融入因特网);二是三网融合(广播电视网和电脑网融入公用电信网)、三业融合(广播电视业和电脑信息服务业融入公用电信业)。笔者曾浏览过有关信息网络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前景评估的外国法律、外国政府机构文件和国际组织文件约100份,累计篇幅数千页。在这些可信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外国出版集团多是大规模的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则是形式较为单一的专业出版集团;外国出版集团具有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的出版集团历史较短。本文主要选择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著名出版集团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业务特色和经验,提出一些可供我国出版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和形成经营特色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群众的中国文化认同与外国文化接触情况切入,结合问卷调查SPSS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得出问题现状,发现我国群众通过不同媒介接触外国文化,从情感、认知、行为意向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虽不足以深刻改变我国群众的中国文化认同,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文化认同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9.
所谓涉外新闻,即在我国发生的涉及到外国、外国政府、外国人的新闻,其中包括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外交往来等外事新闻。俗话说“外事无小事”,对于媒体记者、编辑而言,涉外新闻是最需加以高度重视的新闻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大家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际的出版合作一直在积极展开,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版权贸易等方式,引进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同时,在开放过程中,也将中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推出国门,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一直是国际出版合作的主题。在国际化背景下,除了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