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八年级教材选编了杜甫《春望》一诗,该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历来为唐诗选家和爱好者所看重。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诗歌风格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旧题李攀龙《唐诗选》一书真伪问题,国内学界大体认可《四库提要》的说法,以此书为明末坊贾所伪托;日本学界则大体接受森濑寿三的说法,以此书确出李攀龙之手.然而此二说均非有可靠的史实作为依据,难以对《唐诗选》的内容作出圆满解释.凌濛初在《唐诗广选序》中提出,此书乃王世贞家的“馆客某者”从王氏携归的李攀龙《古今诗删》原稿中的唐诗部分摘抄而成的伪书.学界多以此为不足信,然考诸现存文献可知:是说却是史源最为直接,可以较为圆满地解释《唐诗选》的内容,抵牾最少,最为近真相的.  相似文献   

4.
前时因教学之需,阅读了科学院文研所选注《唐诗选》的部分注解。受益之余,亦觉注文中尚有若干值得商酌的地方,因随手录下。今就其古地今释一项,摘录若干条,试作辨正。一、湖北有二荆门陈子昂《渡荆门望楚》诗注①引《水经注》卷三十四谓: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而释曰:“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唐诗选》上册34页)。以江水流经之荆门属今荆门县,是错误的。按《唐诗选》所引通行本《水经注》卷三十四一段文字,乃经文“(江水)又东过夷陵(以  相似文献   

5.
最早提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一问题的是明代的李攀龙。李攀龙为“后七子”领袖,编有《唐诗选》。在《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赞同李攀龙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  相似文献   

6.
<正> 大家都知道金圣叹是了不得的文艺批评家,批点了《水浒传》、《西厢记》、《唐才子诗》及杜诗等,他的批评,文笔别具一格,汪洋恣肆,技经肯繁,有时倒比原著还更受读者欣赏,真有使原著生辉之妙。金圣叹也写过一些诗,李重华称他“平生吟咏极多,不自惜”(《沉吟楼遗诗序》),刘献廷为之筹刻《沉吟楼诗选》,得以流传。《沉吟楼诗选》正如金圣叹的为人一样,也是别具一格,很有味道。然世人差不多竟忘了这部诗集,几部文学史均来提及此诗集半个字,几部清人诗选集也未能录一字半句。鉴于是,本文拟对《沉吟楼诗选》作一点探讨,以引起学人重视。  相似文献   

7.
吹毛偶记(二则)刘国正作注要刨根问底唐秦韬玉《贫女》诗里有两句:“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注道:“有谁欣赏不同流俗的格调,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卑俗的格调和奢靡的梳妆才被人喜爱...  相似文献   

8.
文非 《语文知识》2001,(6):18-1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的“恰恰”一词,马茂元《唐诗选》、新版《辞海》都解为状鸟鸣声的象声词。但对鸟鸣声的解释,前人早有疑议。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杜诗‘自在娇莺恰恰啼’,今解‘恰恰’为鸣声矣。然王绩诗:  相似文献   

9.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10.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等,是在明末清初诗歌选本的基础上,以辟二教的“无邪”作为选诗宗旨,进行再选择;认为《古今诗选无邪集》的体例和内容既体现了考据时代下辟佛老思潮,也反映了科举制度改革下指导试帖诗创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大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对于这首诗的题名,亦即是“晓景”还是“晚景”,各家版本并不一致:《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绝句三百首》、《宋诗选注》(钱钟书先生编)等题为《春江晓景》。一“晚”一“晓”并非  相似文献   

12.
张籍,中唐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卷(卷382—386),通检之,其中与商有关的共计十七首。这些诗分别是(1)《野老歌》“西江贾客珠百斛”,(2)《贾客乐》,(3)《江南行》“江村亥日长为市”,(4)《泗水行》“城边鱼市人早行”,(5)《南归》“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6)《送南迁客》“蛮州市用银”,(7)  相似文献   

1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多数唐诗选本都选到。但对其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白屋”的注释,却可商榷。对“白屋”《唐诗选》注为:“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是古来对‘白屋’一词的解释。”《中国历代诗歌选》等的注释亦大同小异。这些注释基本源于《汉书·吾丘寿王传》颜师古所注。“白屋”本身的注释虽无可非议,但在本诗中未免失之偏颇,过于拘泥。首先,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旅人投宿的冬景图,题中,逢雪”二字和诗末“风雪夜归人“表明当时的天气是寒风凛冽、雪花飘飘。因风雪阻途、加之千嶂万壑笼罩着霭霭暮色,在此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旅客方舍道“投宿”,而且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远处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地点问题,至今还未取得一致认识,流行的说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唐诗选》,在杜牧的《赤壁》一诗下注解说:“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相传为三国时吴、蜀联军火烧曹军之处。”个人认为后者,是比较确切的。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该诗最后一句,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的注解是:“末句意思说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宛如来自太阳出处。”笔者以为这个注解是值得商榷的。要了解这首诗的正确主旨,需要先弄清楚天门山的地理环境。天门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交界处。天门山是一个比喻性的名称。《舆地志》写道:“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是就两个山来说的,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谈艺录》和《宋诗选注》对陆游文艺观、作品、人品和创作方法等表现出了迥异的态度。究其因,《谈艺录》著于解放前,《宋诗选注》著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特殊时代。通过对二书关于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诗的创作动机及记梦诗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钱钟书的写作旨意和趣向,以期能对把握陆游作品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注释家们对李白《峨眉山月歌》的写作时间问题,历来有两种意贝:一说是诗人在游峨眉时做的(王(?):《李白》),明代万历年间《唐诗画稿》中对比诗的作图,就是持这个观点的;一说是诗人“辞亲远游”的纪程诗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等)。这样说来,对诗中所提的地域,也就分“想象的”和“实在的”两种。这里所探讨的,系后一种。 《艺苑卮言》(卷四)说:“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纵观各家注释,除对“峨眉山”“渝州”二地域论述皆同外,另外三地域则各说不一,这样似必影响读者对“太白佳境”的全面领  相似文献   

18.
《十抄诗》保存赵嘏久佚之诗四首,虽其中一联已收《全唐诗》中,但仍属吉光片羽,十分可贵。《夹注》所引《十道志》《职林》亦为佚书。前者所载,在《新唐书·地理志》中多有印证。后者载记,亦可在《新唐书·百官志》中发覆。然前贤评价“字多舛错”“注多鱼鲁”之讹,并非妄言。如作者简介中言会昌二年登科,实为会昌四年;《王荆公唐百家诗选》竟夺“荆”“唐”二关键字。而言渭南县建置,又于前秦“符”氏后衍——后秦之“姚”氏;另如《文选》简称为《选》,《晋书》缩为《晋》,也与人们熟知的《诗》《书》简称不生歧义有别。以之与他书比勘出的若干异文,经综合考量后,逐一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明清之际钱谦益、金圣叹的点评文章,也摘要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全国文学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汪国真成了文学青年心中“诗坛王子”。《汪国真抒情诗选》、《汪国真诗集》、《汪国真校园诗选》等诗书成了市面上最畅销的书,不仅小青年见此诗书爱不释手,就是许多中老年人也欲一睹为快。步入诗坛时间不长的汪国真写的诗为什么能在我国诗坛上刮起“飓风”,产生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呢?其诗为何能产生如此之大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呢?就这些问题,本文拟从诗歌的特征角度对他的诗歌创作做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咸炘《诗系》一文是他诗学思想的主要体现。《诗系》是根据钟嵘《诗品》溯源法,对汉至唐期间近一百位诗人进行评论,并将遴选出的诗人分别溯源于《颂》《小雅》《国风》和《楚辞》系。《诗系》溯流别的创作方法直承钟嵘《诗品》;对遴选出诗人的评价体系则来自王闿运的《八代诗选》和宋育仁的《三唐诗品》;强调《风》系的美刺作用,则是源于章学诚倡导诗歌抒发情感应该合乎封建道德教化规范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