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生     
一次,在京郊见到被关在笼子里的猫头鹰的一刹那,我很有些吃惊,不知这昼伏夜出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夜伏昼出者的囚犯。  相似文献   

2.
浙江富阳的人文山水,那是一轴品味不尽的长卷。然而令我最为向往的一处,便是华宝斋。一说华宝斋,就像面对富春江,满心窝里漾出的都是钟爱的涟漪,还情不自禁地想起北京的荣宝斋。笔墨行中人恐怕没有不对荣宝斋肃然起敬的。初闻华宝斋之时,未识“真面目”的我也不免将信将疑:富阳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把对我的称 谓前悄悄地改了个字:“爸爸”的第一个字改成了“老”——于是,就有“老爸”的说法,好在我们的三口之家非常融洽且都有点大大咧咧的,谁也没拿这当回事。这些年“舶来”语太多也太频,小孩子家凑凑热闹学两句也不是什么原则性地大事。可当我发现这个称谓已成了定  相似文献   

4.
我想飞     
我曾经看过一部影片—— 《秋天的童话》。剧中有这么一段:男主角问女主角:“如果有下辈子,你想当什么?”女主角回答:“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被种在一个地方,以后都不再换地方,就不会与亲人分开。”每当想起这段对话,我都会想: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做一只小鸟,一只可以展翅飞翔的小鸟,因为,我想飞。  相似文献   

5.
过客     
我必须承认,我一直知道这些人在这儿活着——这些僧人,这些游客,和 这些以寺庙以游客为生的小贩。但我毕竟今天才看见这些寺庙这些脸。 对于我,它们只在此刻才真实地存在,而早晨已经过去,黄昏尚未降临,片刻之后,我就将离去,佛教名山九华的暮鼓晨钟此次我是听不到了,我只听见钟鼓在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的阴影里沉寂。 出祗园寺,拾级而上肉身殿,闻名海内外的九华肉身菩萨即在此殿。绕殿一周,恰好遇见司签卦之职的中年僧人指着一位老尼对佛门和尚说道:“这位老师太八十多岁了,这几年她每年一次从山西太原来我九华进香。”八十多岁?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6.
“尺八”之名始于唐朝。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诏令侍臣遍访能者重定乐律,以管长一尺八寸定为标准乐器,故名“尺八”。
  相传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高僧普化资性异人,无欲恬淡,云游四方,出言佯狂,行为简放,见人不分高下,都振铎高唱:“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史称“普化四打活”或“普化铃铎偈”。他居无定处,常常夜伏冢间,昼行街市,时而歌舞,时而悲号,世人都把普化当成疯颠和尚。河南府居士张伯非常仰慕普化禅师的高德,向往铎音的美妙,他来到普化的跟前,请求将自己收为弟子,普化连说:“我不收弟子也。”遭到拒绝后,张伯仍不死心。他特别喜欢吹笛,于是削竹制笛,用竹管模仿铎音,并且一直习奏,遂成一曲,名为《虚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首尺八传世名曲。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笔者曾试图从跨国传播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问题,但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多对我的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跨国传播这个话题太“虚”。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兴趣”,想把问题倒过来,了解一下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是如何看待跨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8.
↓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6月3日晴今天我随《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同志们去八宝山向我们敬爱的爱老作最后的告别。才一个月前我们还在人民大会堂、友谊宾馆欢乐地庆贺他的九十寿诞,今天他却已离我们而去,这段时间差距实在太短了,前后的反差太强烈了,我真有如同梦幻的感觉。在向他告别时,我望着他安详的、永远是那样慈爱而充满睿智的面容,眼前似乎出现他同我对坐论文的情状。我想起最近写的一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爱老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在以后的十年里——如果我能活这么长的话——我也许还会写一段‘尾声’的。”我相信他…  相似文献   

9.
阳关静悄悄     
初知阳关,是早年读一首古诗的时候。诗人的一位朋友奉朝廷使命前往西域龟兹城,诗人为之饯行并赋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亲切之情的背后,让人品出了几许边关的寂寞。对阳关的实地踏访,是个宁静的黄昏。我们站在古人“西出阳关”的地方,眼前的小土堆只是阳关的一  相似文献   

10.
仿佛就一夜的功夫,“小资”这个词突然频频见诸于一些素以领导潮流,诠释前卫为“己任”的时尚类杂志。“小资一族”也仿佛成了雨后的蘑菇,从每个城市的旮旮旯旯纷纷“破土而出”。不过说句实在话,很长时间我都没有整明白小资到底是只什么“鸟”。总以为“小资”大概与以前屡遭批判的一小撮“小资产阶级”差不多。直到后来阅读了大量有关小资的各种资讯,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小资与真正的小资产阶级相  相似文献   

11.
人们把猫被鼠吃视为怪事,可我亲眼看到30只“猫”已被31只“鼠”吃掉了15只,残存的15只“猫”也被啃得破头断臂在半死中。更奇怪的是应该两败俱伤吧,不,31只“老鼠”个个健壮帅气,以英雄胜利者的姿态向人们炫耀……这个“事件”就发生在首都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听我目睹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龙应台 《文化博览》2007,(11):16-17
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上演讲,原因之一,今天在座的人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的;方帽子拨穗才是真正的期盼,所以对演讲者很容易心生厌恶。原因之二,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时刻,一个演讲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深刻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原因之三,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处理这种场合的手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土狗突然窜上台来对着演讲的人汪汪叫,让他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3.
我在省艺校学习时,和现在省团的“五朵金花”是同届,不过她们学的是表演,我则学的是演奏,学扬琴。她们用喉咙发声,我是用琴弦发声。已故的杨荫河老师常勉励我:伴奏就是伴演员而奏。而且要伴得和演员“合二为一”,不能分道扬镳,更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自我表现”,老师讲得还深刻具体,一定要“死”到演员里头去。要耐不住这种寂寞,那就干脆作独奏演员,再不然就改行。以后杨荣跃老师还讲:要爱心中的艺术,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喧宾夺主不就是想表现自己吗?这些话语气很重,我永世忘不了。谈到这些,老师们  相似文献   

14.
早春饮茶记     
正茶怎么喝不重要,喝茶喝茶,唯其侘心可以追慕。绝妙之茶,与绝妙之人一样,都要耐得住吧。说一个人很有能耐,也就是能耐——寂寞也好,时间也好,要耐。这段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只是坐着。其实忙得很,要听课,要看书,要做运动,还要琢磨一日三餐吃什么,还有,要喝茶。我现在喝茶,并不十分讲究。没有寂静幽暗的茶室,没有雅致的瓶花与茶席,也没有用贵重的铁壶与精美茶器。这使我想起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桑田忠亲在《茶道六百年》一书里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这一期,《见证美国国会》系列连载就要和读者说再见了。我于1998年3月起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从事了近三年的对美国国会的工作。每当我跟美国人谈到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脱口而出,你是“说客”。我说,我不是说客,我是外交官。对方常常会说,一回事儿。我不想争辩,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与国会打交道的人就是说客,无论他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就像10年前,中国人说到开车的,一般都会联想到司机一样。我后来才慢慢明白,“说客”在美国人眼里即使算不上褒义词,至少也不是贬义词,游说是一个挣钱挺多、地位颇高的行当,说客自然就是“高级白领”了。  相似文献   

17.
于丹 《文化学刊》2009,(3):168-168
于丹在《新浪读书》2009年4月15日撰文指出:经典会随着我们的生命体验不断地深入心灵。大概十几岁时,《论语》我就通读得非常熟了,可那个时候喜欢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到40来岁,上有老、下有小了,我就想起,孔子的学生问老师,说您的理想还没有跟我们说呢。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2日,一场名为“我和我的祖国”的演唱会在浙江电视台唱响。演唱会上,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深情地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天路》《草原之夜》等经典爱国歌曲。一时间,台上激情澎湃、台下掌声如雷,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还为演唱会题词:“歌唱祖国,颂扬人民。”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20.
“寂寞是一种自由,让眼睛跟背影远走,我抱紧云的双手,想学会在天空游泳,问那只没目的的信天翁,可望见天堂的窗口?” 肩披2002年冬季的雪花,带着这曲优美、浪漫的歌声,纪如璟——一个拥有亮丽青春的外形、与众不同的气质,活得真实而又充满幻想的女孩,在蛰伏两年之后,又走进歌迷之间。她一路走来的脚步非常坚实,以两度春秋潜心打造的新专辑《寂寞的自由》出炉了,其主打单曲《寂寞的自由》,以优美特别的旋律,抒情的曲风,空灵、个性化的声音魅力,使许多歌迷为之一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