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若水 《文化交流》2010,(2):36-39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画家李燕的身影和作品常现于众多文化艺术领域,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即使是老友,也因其涉业之广、投入之深、成就之大、头衔之多,真说不准该称他为哪一家更好。其实我认识李燕有个“三步曲”:即画家、国学家、杂家。  相似文献   

2.
写钟馗之神     
钟馗是驱邪之神,凡有恶鬼邪祟之处,钟馗一到即除之。然钟馗一人不能尽除天 下之恶,于是有人便请画家画钟馗像,帮助驱之。第一个画钟馗的大画家是唐代吴道子,清人齐周华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记云:“钟馗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其原格,故世群推之。”为何灵璧人画钟馗好呢?清·金植《不下带编》有云:“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也。”清代,钟馗后裔还在灵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家陈光  相似文献   

3.
徐启雄1934年生于温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当今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工笔画既有传统艺术之妙,又兼现代绘画创新之美,使近代日渐衰微的工笔画,增添了生气。  相似文献   

4.
丁绍光先生,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当代颇有国际影响的画家。1939年,丁绍光出生在中国陕西。23岁时,他以最优成绩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之后18年,在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画、油画和版画,渐渐成为中国有影响的画家,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绘制了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1980年,丁绍光赴美国,1983年以国际知名艺术家身份获  相似文献   

5.
春节期间,我回南京与母亲及弟妹们团聚,适逢一位画家举办画展,遂前往观 之。这位画家乃特立独行之人,观其前言的自介文字,他的处世态度和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令我佩服。画家向我重点介绍了他的几幅得意之作后,和我谈起他对当前文艺界的一些看法,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他无论何时,都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去做坐台画家。我当即大声叫好,他的话不但引起我的共鸣,那“坐台”一词真是用得贴切而又传神,完全可以推而广之,用在有种种光辉头衔的人物头上。  相似文献   

6.
云虎 《生态文化》2009,(6):43-43
在画家群中,能书者有之,能画者也有之.而书画全能且达到很高境界者则不多,洪贵明则是这不多之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书法绘画艺术及书画交流活动成果引起了当今书画界、收藏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庙山坞访古     
鲍志成 《文化交流》2011,(10):68-70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自古为江东大郡,南朝时因避讳改称“富阳”,这里青山秀水,天下称绝,素有“画中之兰亭”之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山居而画的旷世绝作。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像一条亮闪闪的地毯,铺在大漠,越过峡谷,进入森林, 通向无限的遥远……飞速行驶的“雪佛兰”轻型客车载着“中美画家写 生小分队”一行七人,开始了为期九天的美国西部绿色行。汽车由旅美 画家朱称俊和他的美国学生秋麦轮流驾驶。我坐在副驾驶座,视野开 阔,沿途风光如宽银幕大片扑面而来。 在我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此次“绿色行”极具特色。从8月7 日到15日,小分队从洛杉矶出发,先后穿越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犹 他、怀俄明、蒙大拿、爱达荷、内华达七个州,餐风饮雨,万里采风。 其内容之丰富、景色之奇丽、印象之生动,一篇短文是概括不了的,只 能择其一二而叙之。  相似文献   

9.
创作于1965年春天的《樱花簇玉绣蓝天》,是花鸟画大家陆抑非生前最得意的作品之一。王伯敏先生云“,陆翁之画,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多巧趣,中年富灵秀,晚年善变化。《”樱花簇玉绣蓝天》正是画家57岁时创作的一幅“兼工带写”型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画家风格转变时期的典型作品。陆翁早年的工笔画上追两宋,并取法吕纪、林良、南田、新罗诸名家,而中期的创作中则着重于在写生基础上的探索——工笔和写意的有机结合,那就是“兼工带写”。此画仿佛是画家用工笔的方法信手写来,四只偷仓鸟在如雪的樱花丛中顾盼生情、鸣鸣有声;然后画家…  相似文献   

10.
感受亚明     
今年6月,笔者的四件焦墨山水画应邀参加了江苏省国画院主办的《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虽然多次到南京,但没有到江苏省国画院去过。展览期间,作为一个画家,对全国极为少见的花园式画院产生了兴趣。江苏省国画院坐落在南京市内的一个小山坡上,树木葱郁,环境幽静,简直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画家创作的艺术园林,房屋设置之起伏、虚实与周围树木、山石浑然一体,整体构思策划上可谓是独具匠心。当有人告诉说,这一切都是画家亚明的大手笔的时候,笔者颇感意外,但于惊异之中却立刻感受到了亚明的魄力,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整体魁力。几乎是与此同时就想到了亚明在太湖之滨的东山小镇居住过的“近水山庄”,想到了合肥包河之滨的亚明艺术馆。这些与亚明有关的院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既是艺术的天地,又是极为完整的园林景点。这使我想到亚明与亚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丹桂飘香的2003年金秋,画家陈廷友在省文联艺术展览中心推出了他新近创作的60余幅国画作品,以山水为主,间有花鸟和人物,展览没有了俗套的开幕式,但来看展览的人却不少,有政界的领导,也有美术界的要人,更多的则是来自企业界和收藏界的朋友,近300人的场面把本就不太大的展厅挤得满满的,想见其作品受人欢迎的程度。 画家陈廷友1963年生于合肥,曾入当代著名国画大家亚明先生之门下,勤奋好学,画艺日进,颇得亚明先生之青睐,所作山水亚明先生称之为“意境宽远和谐,气韵生动……用笔  相似文献   

12.
曾先国是中国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已具有独到之处。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曾先国也不断地创造性地发挥他的个性和爱好。他的山水画有壮伟之象、莽然之气,在体势上浑厚博大。他还打破了古代山水画的程式,创造了许多自己的皴法、点法,因而画中水有他自家之波,草木有他自家之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画家们选了一个临摹的模特儿,由于被临摹的模特儿是个独眼瘸腿的人,许多画家对此束手无策,其中有一个聪明的画家却以其为临摹对象,画了一位跪姿端枪打靶的人,令在场人拍案叫绝.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其中却有宝贵的教益:如何在看似没有一点长处的人身上,开拓长处,避其所短,这才是一个领导者把人才用好、用活的高明之处.在用人上若不能"人尽其才",是对人才的一种最大的浪费,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所以只有差异化地用好每个人,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个企业也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噩耗:卓有成就的作家、新闻工作者、画家、漫画家并曾在外文局工作过20年的老专家陈依范先生,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已于1995年4月26日在美国加州伯克来逝世,享年86岁。知之者,无不为之感到万分沉痛和  相似文献   

16.
全州湘山寺有石涛的兰花石刻,和伍纯道所题妙明塔之匾,共显端庄秀逸之美,传神写照之旨,珠联璧合之妙,生态中和之味,形成了不断生长的文本。在这个生态文本中,人与绘画,人与书法,画家与书家,艺术与文化都形成了对生性中和,共生性中和,整生性中和,构成了生态大和,深含着中国传统的儒家与佛家耦合的美韵,凝聚着中华艺术哲学的辩证法理趣,发散出生态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读朱松发     
朱松发走的是一条通往大师创作的路数,其作品充满阳刚之美,有着勃人心际的艺术魅力。纵观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以新笔墨雄风扛鼎的画家不多,如傅抱石、陆俨少、赖少其等。傅氏凭才情诗溢,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风骨;陆氏造古新之强悍诡奇云烟变幻;而赖氏则在简约的拙厚中,缔造出浑灏壮宏的艺术境界。在几位大师级画家相继谢世的今天,谁能薪火相传,成为当代画家崇敬与向往的对象?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已经成名或者拍卖成交不俗的画家群中,其作品大多仅在物理技法性和形成视觉感上的突破,若置于中华民族整个大文化背景中,无疑缺乏足够的精神抗争力。而近百年和新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杰出画家的出现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1)天资与气质。(2)深刻的思想感受和把握时代深层脉搏的能力。(3)有深厚传统文化的积累。(4)甘于寂寞。 应当说,朱松发正朝着这些方向坚实的迈进。他的作品就是在心灵与外象相交的笔墨方式中,实行高瞻远瞩的学术策略,尽管国际国内艺术思潮风云变幻。他凭着智慧与理性的灵光,乐于孤寂的取艺之道,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决心来表现人类关注的价值取向。其作品中沧桑的古屋,黑墨团团的树石,浊水的洗涤,不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代人生存状态、情感和守望精神家园的心理。 继上期推出西安画院  相似文献   

18.
肖峰 《文化交流》2013,(6):18-22
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走了。他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开始其美术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远渡重洋、开创艺术新天地。赵先生对母校、对西湖山水深深眷恋。我们特地约请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撰文,以表达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于强 《文化交流》2010,(3):62-64
著名艺术大师、画家陈逸飞生前留下了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等许多惊世之作,所拍摄的《人约黄昏》《理发师》等电影故事片也深受人们瞩目。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打算拍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游踪、诗意境的影片。  相似文献   

20.
孙剑 《生态文化》2012,(3):34-35
以山川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山水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在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南朝画家宗炳提出"山水以形媚道"、"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等山水美学思想。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中国山水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备的美学体系。宋元山水画在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使其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面对中国山水画如此辉煌的成就,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承并发展传统绘画成为当代中国画画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突破清代以来山水画创作陈陈相因、一蹶不振的困境,一批山水画家大胆走向生活,通过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