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怡 《科教文汇》2009,(26):252-253
“互文性”是欧洲学者克里斯蒂娃发明的术语,简单定义为“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作为一个多元、动态的理论,互文性自出现以来就以其强大的活力与包容性在不同领域不断发展。而当今的翻译也已成为一门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集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元学科,因此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不失为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中“水”这一意象的互文运用来探讨互文性对词义拓展和联想以及对后世翻译实践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它也成为翻译批评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互文性这一概念引入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文广告和其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互文性这一概念引入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文广告和其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琨 《科教文汇》2007,(12Z):186-186,188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互文性这一概念引入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文广告和其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珊 《科教文汇》2008,(29):259-259
本文所说的“互文”来自文学理论申的术语(互文性),指文本间相互交织、渗透的言语现象。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作为指导,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手机短信的互文类型及其语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龙江 《内江科技》2006,27(6):76-76,82
互文性理论强调各个文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各种文本相互交织,组成一个无限开放的网络,任何文本的写作与阅读都有赖于这个文本和其他文本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对翻译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中西诗歌在词语、意象和篇章方面有着极强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在翻译中的应用能读者克服跨文化语境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陈伟伟 《科教文汇》2011,(36):199-200
互文性是文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但也广泛存在于电视广告领域之中。本文依次考察了电视广告的名人互文性、媒介互文性以及文化互文性,其中着重考察了电视的媒介互文性,指出成功的电视广告都是充分利用互文性,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维 《科教文汇》2007,(12S):172-173,181
本文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在文字、意象及用典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在文字、意象及用典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王蕾 《科教文汇》2008,(10):186-187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它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形成的。本文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及广告译文的研究,为广告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以及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而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红楼梦》广泛吸收借鉴大量文学、文化文本,与"临川四梦"中的三梦有密切关系,而剩下的《紫钗记》与《红楼梦》之间的互文性联系却一直为学界忽略。事实上,两者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故事线索、语言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处互文性对接。可以说,《紫钗记》实际上是《红楼梦》一条长期被遮蔽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3.
韩菲  罗雷  苏曼 《科教文汇》2013,(28):133-134
互文性对文学文本翻译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在后现代文本理论中,《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在跨文本语际翻译中已进入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与他者文化相互对话、碰撞。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在跨文本语际翻译过程中的源语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及其和译入语文化的关系,突出其日益明显的文本交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4.
宋莹 《科教文汇》2012,(25):147-148
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文化翻译解读,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互文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言的意义出发,是功能主义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基本观点,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特征,它影响着读者或受话人对语言的理解。互文性甚至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影响着语言的实际交际,本文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及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意义。本文认为,互文的语言特征在教学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思煌 《内江科技》2007,28(5):15-15,28
元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传授元认知知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增强元认知体验.强化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7.
汪晓燕 《科教文汇》2011,(5):125-125
在阅读教学中语境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分析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其启示。把语境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把"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转换为"学生中心",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有效解读文本或篇章内涵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图武理论主张借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型的相互作用来理解篇章。把握图式理论,有助于对阅读理解过程的把握,从而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冬莲 《科教文汇》2013,(29):89-91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走出过去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尝试“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扩展听、说、写、译等能力,使阅读向未来和现实生活延伸”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对扩展和延伸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讨论。  相似文献   

20.
唐时芳 《科教文汇》2009,(5):159-159
阅读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来自多个方面,择其主要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加以讨论.并且将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运用,展现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原则、教学设计流程、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