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琴 《文学教育(上)》2013,(17):110-112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品格之一。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介的兴起和普及,影视、电子游戏中的技巧、方法及内容等也进入到儿童文学的视野,给儿童文学带来全方位的变化,在新媒介环境的影响下,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丰富的面貌和形态。从游戏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游戏精神的的文本呈现形态,探讨新媒介时代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作品要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使他们看了能产生一种愉悦的亲切感 ,游戏精神就应该成为儿童文学最永恒的精神、最重要的美学个性和品格  相似文献   

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要素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来看,游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在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中表现非常明显,并且在三者的相辅相成中,建构了一个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引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久以来,游戏精神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并时时被人所误读,所以廓清游戏精神的理论内涵势在必行。综合周作人、班马等人关于游戏精神理论的论述,可将游戏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给儿童文学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并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韩国儿童文学叙事蕴含着东方美学的传统,其创作反映了故事文本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状况,表现民族主体与童心天使主义,饱含着民族的特性,表达了韩民族的人生理念与精神诉求。立足于韩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状况去审视韩国儿童文学,从中发现韩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探求东方美学视域下韩国儿童文学创作与现实世界观照的深层意蕴,为韩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它是一种对儿童自身精神和生命力的尊重与张扬。在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中,这一美学精神表现得最为显著,作家们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叙述语言的表达上都给以游戏化处理,使文本呈现出欢快活泼的游戏格局,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酒神节的动态狂欢,让小读者沉浸于狂放的气氛中,获得游戏的快感和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游戏对人类尤其对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集中表现在满足儿童那种要成为独立个体的愿望,发展儿童的创造激情。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游戏精神几经沉浮,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是毁誉不一,但游戏精神仍以其强劲的生命力而顽强存在,表现出它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中游戏的存在与设置铸就一扇在现实与想象间自由穿行的门径,是我们认识童年生命本质、探访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可靠介质。笔者按照游戏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形态和特点,分别从有形和无形的游戏之门进入,可考察游戏与儿童文学间的密切联系、互动效应以及背后深蕴的意味对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游戏的教育价值日渐凸显,相关理论研究日益丰富。目前的语文课堂,依然缺乏真正的游戏,表现为语文教学中无游戏、假游戏、滥游戏。"游戏"教学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培育游戏精神、塑造游戏伙伴、优化游戏设计,是儿童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得以自由丰盈生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从人类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游戏的思想。他认为,游戏可以解决文明和人性的冲突,审美游戏可以使人性完整。席勒的审美游戏思想实现了游戏研究的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游戏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美和人性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能体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审美游戏。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天性喜爱游戏,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精神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项重要审美内容,是形成儿童审美态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快乐欢愉、自由恣意、趣味幻想是游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相互融合,尽展着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游戏精神的审美特征,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情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车彦国 《成才之路》2020,(4):100-101
幼儿教育是幼儿人生经历中重要的启蒙阶段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最普遍的天性,将游戏精神引入幼儿园教育、响应新课改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指出幼儿园贯彻游戏精神的阻碍因素,提出幼儿园游戏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周屏 《林区教学》2021,(1):87-90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特点,易受幼儿接受,深受幼儿喜爱,具有游戏精神的数学活动.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会议调研等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缺乏具有游戏精神的真游戏.基于此,提出渗透绘本游戏、数学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主体源于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的极度信服,并视之为具有终极价值以作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思想倾向。当代国人的信仰呈现如下两大特点:一是信仰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并且经验性与超验性趋向统一;二是信仰具有更多的理性精神、多元化倾向和宽容精神。没有能够真正领会和在实践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彻底的批判精神这两大品格,这是产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它对于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它同时又具有其内在的理论困境。以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念为基础,对“天人合一”的固有结构进行改造,才是传统"天人合一"发挥当代意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解析《老人与海》关于自然的主题时,着意阐明海明威笔下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既非征服亦非简单的顺应或崇敬,而是一个相生相息的关系。在形象塑造上,本文不宥于单从老人的角度分析人物的精神实质,而以老人为出发点,阐释整个文本对宏观人类精神的塑造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重组的教育本质观是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杜威教育本质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中心论、实践精神及三维一体的教育观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所具有的神圣的关联乃至于神秘的融合可以用我—你关系来定位。这种关系的特征主要通过二者之间呈现出的非对象性关系、二者之间的本体相融性以及儿童对于大自然的无意识性体现出来。只有尊重儿童与大自然之间这种我—你关系,才能捍卫儿童精神的神圣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