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真有趣     
他,是我异性朋友里关系最"铁"的一个。(起笔简洁,强调了一个"铁"字)"嗯,长得很清秀。"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确实,他的五官十分精致,居然可以用"漂亮"来形容。"嗯,走路很个性。"这是他给我的第二印象。他走起路来,回头率总能超过99%,你见过一个男生走路"婀娜多  相似文献   

2.
感谢学生     
从1972年3月担任民办教师算起,在教学园地里我已耕耘30多个春秋;即使从1981年大学毕业回到隆回二中算起,至今也是25个年头。刚到隆回二中时我还是语文组里最年轻的,今天却已是邵阳市二中语文组年龄最大的一个了。在这几十年里,我说不上有什么惊人的业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了!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对教书这一职业乐此不疲,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但我以为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的学生。在这里,我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我的学生!“你一定要留下来教我们”1972年3月,高中毕业的我回到家乡——隆回县最贫困的造端大队。家乡的落后是一般人很难想像的。那时这里没有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即使到现在也还有不少的大龄青年找不到对象。幸亏当时一位公社干部在我们生产队蹲点,吃住在我家里,而且刚好与我母亲同姓,母亲便让我叫他“舅舅”,于是“舅舅”推荐我担任了大队小学的民办教师。尽管那时“文革”尚未结束,我的高中阶段也是在所谓的“斗批改”中度过的,但我还是读了一点书的,因此回到乡下当民办教师基本能够胜任,比那些根红苗正的造反派们受欢迎得多。学校设在一个叫田螺庵的庵堂里,只有一个公办教师,每当这位公办教师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3.
她,长得不丑,但绝对算不上漂亮。从外表看,你看不出她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是,她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嗯"。不过有时"嗯"一声,有时"嗯"数声罢了。因为,她是一个"哑巴",而且她的听力显然不如他人。听说,在她刚刚咿呀学语时,一次严重的高烧加上父母无知的照顾,使她永远失去了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她的成绩很差,各科都是个位数。在学习上你无法对她寄予太多期望,在学校里,她很容易被忽视。出于职业良心,我有意去关注她。  相似文献   

4.
小学一到三年级,我在本村的祠堂里上学.教我们的是村里的一位民办教师,他叫钟隆俊.学校有三个年级30多人,以祠堂天井为界,前厅坐一年级,后厅坐二、三年级.有的学生还要背着弟弟妹妹上学.条件虽然艰苦,但钟老师却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至今我还记得那时在祠堂上学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右岗的茶树     
一 二秀头一次听说玉螺茶,是她刚上初一的时候。那年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叫周小进,是支教的老师。二秀也搞不太清什么叫支教,只知道他是班主任,教语文,还教历史和政治。她们的学校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很小,也很落后。但二秀并不知道有多小,有多落后。她能够从乡下的村子里到镇上来上初中,在村子里的女孩子里头,她还是头一个。  相似文献   

6.
饮水思源     
那年,我十九岁。告别了恩重如山的老师,告别了亲如兄妹的同学,告别了美丽的中师校园,我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男孩,一头扎进了一所乡村中学,成为一位个头不高一脸稚气的“学生式”教师。当时,学校里民办教师还不少。我虽说初出茅庐,却自信自己受过三年正规的师范教育,比民办教师这些“土八路”要强得多,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肯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7.
谭迪熬 《湖南教育》2005,(12):45-4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与《湖南教育》结识足足有了23个年头。回想起当初与她相识到如今相伴的历程,几桩小小的事情总会让心头生出些惬意与感动。一篮西红柿1980年9月,我从益阳师范南县班毕业,被分配到地处南县乡下,一个叫“灵官洲”的地方——南县二中担任化学实验员。想到自己一个农村孩子,在田地里锄头铁锹地干了6年,现在终于有了一项比“烧红砖”要好的工作,真是心存感激,工作起来尽心尽力,常常还会想出一些新点子,做好许多当时农村学校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学校里有一位叫汪智常的青年教师,高挑的个子,清秀的面容,穿着朴实而…  相似文献   

8.
读了今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天行者》,书中写了一群永远值得尊敬的民办教师,震憾人心,同时让我想起了读小学时教我语文的一位民办教师,刘老师。在初恋失恋的那段日子里,我悲痛欲绝,  相似文献   

9.
我叫彭春清,是莱州市神堂镇一位民办教师。我有一个女儿叫宿芳,现年21岁,在天津大学上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的邻居夸我的孩子有出息,并问我是怎样培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前,我在湖南一个叫汉江源的山乡当民办教师。学生总共30来个,却分了5个年级。教师呢,就只有我一个。 山里的孩子要放学早,这是公社规定的。不然的话,这些孩子就得走夜路了。据我所知,他们之中住得最远的地方是那个叫双江口的山寨子,离学校大约20多公里。据说还有一个叫九子岭的山寨,也很远。但我没去过。 一到山里来教书我就注意到,九子岭的学生穿得最破旧,且都以黑色为主调。鞋呢,几乎都是草鞋。但九子岭的学生穷是穷,读书却比别的寨子的学生用功。有  相似文献   

11.
梁卫星 《江苏教育》2014,(13):77-79
<正>在该书《死亡教育问答录》里,作者有这样一段话:我只是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性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都不是我的专业擅长。只是因目前此类教育的严重缺失而生的强烈焦灼感,使得我的课屡屡从语文越界,选择了似乎不属于语言文学的话题,意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研讨与建设。让我会心一笑的,是"越界"这一词语。事实上,在这本书里,作者再三提到了"越界"。起初,他从语文越界;继而,他从课堂越界;而后,他从学校越界……他越界得太远,我甚至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这个词语仿佛一卷胶带,光荣地记录着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得说,  相似文献   

12.
感谢学生     
善哉 《湖南教育》2006,(9):39-40
从1972年3月担任民办教师算起,在教学园地里我已耕耘30多个春秋;即使从1981年大学毕业回到隆回二中算起,至今也是25个年头。刚到隆回二中时我还是语文组里最年轻的,今天却已是邵阳市二中语文组年龄最大的一个了。在这几十年里,我说不上有什么惊人的业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了!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对教书这一职业乐此不疲,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但我以为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的学生。在这里,我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今印6月我被抽调集中在华中师范大学阅高考语文试卷。20日下午阅卷结束后,从桂中路到华师南门赴宴.刚走到文学院门前的拐角外,迎面一个声音叫道:“蒋老师!蒋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大约30岁。面庞消瘦,架着一副眼镜。衣着简朴,不施粉黛,完全的素面朝天,是山村民办教师的模样。我大脑的引擎迅速搜索.同时对开会、出差、  相似文献   

14.
在岑溪市归义镇垌头村,有一位被乡里称为"启明星"的老师,她叫梁素兰,今年26岁。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选择了坚守,在山沟里学校的坚守。"教育是我的梦。小时候看着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自己就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老师。"梁素兰说到梦想,眼里总闪着亮光,"所以,大学的时候,我就选了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梁素兰迫于家庭的压  相似文献   

15.
郑晓龙 《中国教师》2009,(16):12-16
30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乡村联中工作。那里地处荒远,四面环山.学校位于山脚下,是村子东头的两排石头垒砌起来的有些歪斜的平房。4位公办教师,十几位民办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十几个班级。当我把一个柳条书箱、一床被褥放到前排房子的集体宿舍中的时候,心也踏实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童年散忆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小学度过的。   村子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座落在沂蒙山区的腹地,五个自然村散落在西山坡的两条小山坳里,南北长 4里多,东西长 1里, 70来户人家零零乱乱撒在这群山包围的地方,村子叫西棋盘,学校很自然地被起名为西棋盘小学。   戴上红领巾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不叫少先队员,叫红小兵。学校里有两位男老师,一位姓王,一位姓刘,都已 30出头了。王老师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粉笔字也是全学区数得着的,学区的教师周六例会,都让他给其他的老师辅导。刘老师没有上过师范,但看了很多书,每天的课上前边 …  相似文献   

17.
金锋老师是我上小学时的数学老师。那时,他年近四十,皮肤黝黑,高高瘦瘦的,声音洪亮,笑声爽朗,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和我父亲一样.同属民办教师,当时的民办教师待遇很低,平日里除了学校里的工作.回家后还要到田间劳动。每天忙碌于学校和田埂之间.教师和农民的角色交相更替。金老师一边将种子播撒在田野里.一边将希望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这使得他的教育总彰显着朴素的农民情怀。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命运真会捉弄人,我不想当教师,却偏偏考上了师范学校。一进校门,我就决定以写文章来突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下来,我在报刊发表了文章近千篇。毕业前,我已提前与市日报社签约。接下来就剩教学实习了。学校分配我的实习地是一个叫枣花的小镇。我到那里才知道什么叫穷乡僻壤。而我实习的那所小学离镇上还有近六十公里。我乘车后又爬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了学校。这哪里是一个学校?三间四面透风的木板房里窝了三个班,一百来名学生。老师住的地方更是惨不忍睹,用塑料帆布搭建了一个大棚。学校除了校长,还有两位上了年纪的本地的连普通话也不…  相似文献   

19.
爱的包裹     
昨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我收到了一个漂亮的“爱心包裹”。当时,我非常高兴。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书包是一位叫王波鑫的叔叔从很远的地方邮寄过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被许多人所熟知。英国皮特金中学B(2)班一位叫戴维的盲人学生,十五岁时在一篇题为"未来我是……"的作文里写道:"我一定会成为英国的一位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这篇作文连同班里三十一位孩子的春季作文被老师布罗迪收藏了二十五年后,通过当地一家报纸的帮助,一一寄还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