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棚匠     
《档案管理》2005,(3):84-85
棚匠,又名“架子工”,是中原颇具特色的匠人,也是郑州八大匠作之一。据一位老郑州虎老先生介绍,早先,郑州市从二七纪念塔到振兴街口,路北沿儿用席棚搭的戏院有四五家:北下街是“明星戏院”、前堂里是“大福大舞台”、西一街是“大坑戏院”、顺河街是“五虎庙戏院”。不过,若论起棚匠的来历,他们当中十之七八都是从开封迁移来的。  相似文献   

2.
一份资料或一条信息对需要者来说,有时能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员柴中抱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发现一册周信芳1938年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演出生死恨时的宣  相似文献   

3.
2002年岁末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兰州落下帷幕,暸望新闻周刊的记者王艳明、张燕在艺术节期间对秦腔的发展状况做了一次采访,他们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年轻人已经很少走进戏院了,秦腔的吸引力正在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秦腔的演出市场正在萎缩.  相似文献   

4.
最近这几年外国乐团来华演出已呈爆炸性发展。2006年全年到访中国的西方交响乐团约有十几家,而2011年仅圣诞到新年约一周间到中国演出的西方交响乐团已超过40家。无论规模和声望大小,很多西方演出团体已经开始在如何抓住中国观众方面动起了脑筋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低音管乐手斯蒂文·鲍森对他上次到中国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2006年他随团到上海演出,无论对当时60岁的鲍森还是当时已经有95  相似文献   

5.
京津地区相声演出现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2010,(2):47-55,157
中国传统相声发展已过百年,当下京、津相声现场演出的形式主要是茶馆与小剧场演出。本文对京、津具有代表性的相声场所,其中包括北京的天桥乐茶园剧场、湖广会馆、东城区周末相声俱乐部、广茗阁(鼓楼)笑剧场,天津的天华景戏院、新名流茶馆、大金台茶馆进行了现场描述。通过问卷调查,对京津地区观众听相声的目的、方式、场所选择等问题进行考察,并指出了京、津两地相声观众的差异。在相声演出生态方面,依据田野调查与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京、津相声演出的文本创新性、演出氛围、表演空间以及相声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等问题,并就营造良好相声演出生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得风气之先,上海成为中国电影发祥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上海的影院业,煞是热闹,一家家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接二连三地开张迎客.1930年元旦过后两个星期,即1月18日,位于南市蓬莱市场的蓬莱大戏院开张,新开张的戏院以环球公司摄制的影片<情海巅花>开启帷幕.十天后,1月29日,在市中心区山西北路上新落成的山西大戏院开幕.第二天,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由联华公司管理的光华大戏院接着开幕.  相似文献   

7.
戏曲类在民国时期的开封,戏曲表演有三种:梆子戏、京剧和坠子戏。梆子戏在开封最受欢迎。当时在开封有三个梆子戏曲院,即国民戏院、永乐戏院和永安戏院。国民戏院共有演员25名,他们开始学戏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在12岁至15岁之间。包银即收入最高的是耿洪奎,每季达2000元;包银最低的是牛凤春和樊清泉,每季只有20元。永乐戏院共有演员21人,学戏开始最早的是张鸿盘,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开放商埠,风气较为开化,商业和时尚文化发达,就电影业来说,早期的制片公司、电影放映场所大多集中于此。电影在中国原本是“舶来品”,1896年由外国商人带到中国,在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很快引起了国人的兴趣和商人的注意。20世纪初,除了原来的茶馆、酒楼、游乐场兼放映电影外,上海有了专门的电影院,如虹口大戏院、维多利亚大戏院、爱普庐影戏院、上海大戏院、东京活动影戏院、夏令配克戏院、恩配亚戏院、卡德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男旦     
54岁的男人温如华对镜理妆,渐渐变成了眼波流转的女角——青衣。 4月6日的长安大戏院是温如华的辉煌舞台,这个北京最高档、最有名、音响灯光最好的戏院连排两场演出,只是为了他——京都最后的一位职业男旦。 从艺40多年,温如华先上中国戏曲学校。后任战友京剧团编导,1982年后到北京京剧团主演旦角,专攻张(君秋)派,深  相似文献   

10.
孙凯 《北京档案》2015,(6):52-54
这是一张上世纪20年代北京一家私人祝寿堂会的老戏单,从网上查阅得知,演员多为少年童伶,大都是在俞振庭1917年创办的“斌庆社”“带艺搭班”的十几岁的演员。知名度最高的李万春,有“童伶奇才”之誉,当年童伶戏班也曾风行一时。旧时北京除宫廷、王府拥有演出戏台外,民间私人堂会多租用如报子街聚贤堂、金鱼胡同福寿堂等大饭庄待客演出,通常为主办人家出资,也有亲朋好友作为贺礼赠送的,只是此次堂会的出资方及演出具体时间、地点已无可考。本文将从这张老戏单追溯出京城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  相似文献   

11.
粤东地方政府对地方戏曲采用了"以捐为禁"的管理策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粤东各地开始正式征收戏捐。民国年间,粤东戏捐从征收形式上主要分为戏班戏捐、戏院戏捐和乡镇戏捐三种,其征收所得广泛使用于党务建设、军队建设、基础建设与公益事业等方面。粤东戏捐征收与演剧管理相辅相成,对戏班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约束,整顿改良了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地区的戏曲生态。  相似文献   

12.
笔者幼年住在天桥市场附近,经常随大人去天桥听小戏、看电影。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桥的戏院靠南边的有小桃园、万盛轩,东边的是德盛轩、北边的吉祥戏院。这些戏院我去过多次,还有一个天  相似文献   

13.
宋俊华  黄纯 《文化遗产》2013,(4):58-67,158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演剧空间从纯商业性的戏院转变为商业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备的城市文化空间;其二,城市演剧淡化了传统的历史、情爱、神仙等题材的剧目,大大突出了现实、政治题材的剧目;其三,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演剧格局,形成了以商业演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其四,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的演出形态、传承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了新的演剧业态。民国时期广州的市政建设,改变了广州演剧的原有业态和历史进程,开启了近代政府干预演剧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14.
1918年5月的一天,奉天城里来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戏班子,叫青云班,在金都大戏院首场演出。班主给刚发迹任27师师长的张作霖送了3张戏票。他给了部下孙、赵两个旅长各一张,自己拿了一张,兴冲冲地回府,准备晚饭后偕同夫人去包厢看戏。不巧,夫人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张作霖只得在贴身卫兵的陪同下,驱车来到戏院,孤单单地坐在包厢里。戏唱得很好,字正腔圆,高亢激昂。  相似文献   

15.
综艺一 1960年代最具代表 性的电影《梁山伯 与祝英台》 1963年4月23日,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商业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北市首映,多家戏院联映,《梁祝》一举放映了一百六十二天、九百卅多场,观众人数九十二万人次,打破了国语片票房的纪录,曾有观众看了一百零一次,全台掀起了黄梅调的风潮. 自1949年起,香港影坛壁垒分明,台湾观众视香港邵氏电影为国语影片的翘楚.  相似文献   

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34家电台近日在威海市召开“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评选研讨会.一致同意,联合制裁艺风不正的艺员、歌手的演出活动。与会电台一致同意成立广播协作网,并达成共识,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演出格调低下的歌手,34家电台在一定期限内不播放其歌曲,不为其做任何宣传。  相似文献   

17.
文化动态     
中国当代绘画办巡展“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20年大型巡回展”将于今年5月22日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隆重推出自1980—2000年中国当代20位最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此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4家美术馆分别展出。香港的老夫子疯了复活节档期香港电影市场中,以电脑动画配合真人演出的《老夫子2001》最受市民欢迎。其中《老夫子2001》自4月5日至4月16日票房已接近1300万港元。  相似文献   

18.
列入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候选人的钟叔河,是一个命运坎坷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出版家。1957年,他因言获罪被打为右派,上世纪整个70年代又经受了长达9年的牢狱之灾。论及新中国60年的出版史、图书史,钟叔河策划的走向世界丛书从出版文化的角度看,是有其典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成放 《新闻实践》2011,(11):77-78
著名报人徐铸成从1927年就读大学时半工半读涉足新闻界,直到1957年被迫切封笔,历时30年。用他自己的话说,“30年来,一直在《大公报》和《文汇报》这两家报馆兜来兜去。”  相似文献   

20.
正1986年,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同学,为纪念母校建校四十五周年在黄金大戏院聚首联袂公演三天,盛况空前。戏院门口的看板上醒目地写着"还缺顾正秋"!观众惊诧,顾正秋何许人也?顾正秋,一个因海峡彼岸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京剧名伶。她是梅兰芳的嫡传弟子,同时兼得程砚秋、张君秋的亲传。她丽质天生,扮相华丽,嗓音净妙。童年入行,少时声名远播。二十岁(1948)率剧团赴台演出,后定居台岛,是上世纪50年代台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