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12):47-48
作文训练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作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249;)恶臭,如好(h&;#224;0)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     
《大中专文苑》2009,(7):61-6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注释】意谓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现实问题。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注释】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全句是说,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谨慎不苟。"君子慎独"是儒家加强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原则。君子强学而力行。《法言·修身篇》  相似文献   

3.
真诚即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是从心底焕发出的不仅打动人、感动人且让人信任的真实感受。真诚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格,它能自觉驾驭理智和情感。真诚虽然不是智慧,但是真诚具有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茫和力量。首先,真诚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要品质。《大学》有言,"诚于中,必能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真诚对内来说即是有一颗纯粹的心,对外来说就是真实不虚、  相似文献   

4.
白荣贵 《中国教师》2008,(19):21-22
<正>"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的《大学》篇和《中庸》篇。"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深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的时候,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能因为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士生于世,常浸染于外,故君子必慎其处。  相似文献   

6.
慎其所处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相似文献   

8.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相似文献   

9.
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先秦]《中庸》  相似文献   

10.
伪君子篇     
伪君子之居乡而假愿者,即孔子所谓之乡愿①。人之为伪,不必居乡,凡率土之滨皆可居。人之行诈,不仅假愿,凡君子之德皆可假。然必假君子之德以行诈,始谓之伪。故总名之曰:伪君子,从广义也。  相似文献   

11.
三国魏的王肃曾假孔子之名,编撰《孔子家语》一书,共十卷.其《六本篇》中写过如下一段话: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这段话的原意是,同好人相处,就好象走进长满香草香花的屋子,时间久了,便会闻不到它的香气,是被它同化了.同坏人相处,就好象走进出卖咸鱼烂鱼的铺子,时间久了,便会闻不到它的臭气,也是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就红,藏漆的地方就黑,所以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同自己相处的人.我们现在不大用其原意来说明什么问题,而常常抽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二语,来说明感觉适应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  相似文献   

13.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14.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科其所不睹,恐慎科其所不闻。莫见手隐,莫显手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相似文献   

15.
信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予以为:仁义之首当为信。信者,所以度人品行之优劣也。有信者敬,失信者恶。其与诚并存也,谓之曰:诚信。其顾名思义者,言信乃人之言,诚乃言之成。凡言出必行者,人皆信;凡言出有失者,人皆疑。曾子烹明不欺幼;范臣卿会友言而有信;魏文侯守言赴约风雨无阻;陈德言千里寻妻破镜重圆……嗟夫,此乃君子也!但口约,出尔不返,虽可不赴,理曰:“吾亦有因乎云尔。”然此真金也,不因火烈而熔。此友可深交也,此夫可深信也!人非生而知信也,学于亲,受于师,律于己。宁舍生而取义,毋舍信而取悦。权财名利横流于世,此乃身外之物也,君子不屑,惟…  相似文献   

16.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17.
萨苏 《中文自修》2010,(7):68-70
荀子在《修身篇》有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屈原在《离骚》中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18.
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品德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程度。教师品德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犹如琢璞为玉,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慎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早在我国春秋时期,慎独就被视为一大美德,《礼记·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试金石。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仅看他在同行和学生面前的表演,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如语言功用的两面性,言语表达应该持有"诚"、"信"、"慎"等正确态度,言语表达实践中应该讲究"言有物"、"言有序"、"辞文",言语表达基本方式是象征地言说。由于中国古典文论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潜性"词语的生成很可能一时无法穷尽;新的名物词的生成有时会成为词语"空符号"。修辞要求"立其诚",然社会生活中语言交流之场合、情境纷纭复杂,致修辞"立诚"甚为不易。语言创新难,故"句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文作品的隐喻性往往会导致对作品的修辞性误读,误读也会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