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成  熊爱良 《班主任》2003,(4):16-16
服饰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不可忽视自己课堂上的着装。最近,笔者就教师课堂着装情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美是一种审美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将美的元素融合于课堂中,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完成学习。首先是教师的服饰,服饰美以最直观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是教师的教态美,可以使课堂效果得到提升:再次是教师悦耳动听的语言美和直面扑来的板书美。教师通过融各种教学美的形态于一体来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实施魅力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如何提高授课魅力,以下方法值得参考. 一是讲究审美艺术,施展形象魅力.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言谈举止、一言一行、衣着服饰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仪表形象才能让学生接受和喜爱呢?天津113中学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2%的学生喜欢教师化妆,能接受教师佩戴类似胸针、项链之类的装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不赞成教师统一着装,认为编码一着装会,使教师失去个性,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4.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是非美丑辨别能力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让着装打扮大方得体、整洁美丽。全班:服饰服饰,美的展示。(在激情呼声中,主持人上场)女:服饰是大众文化和民情的展示,男:服饰是性格和情趣的体现。女: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男: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相似文献   

5.
体态语是教师教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学生视角,调查L大学189名本科生对教师体态语的感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教师面带微笑或表情丰富有助于学生投入课堂;大学教师的目光与学生的课堂投入状态密切相关;大学教师的副语言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投入状态;大学教师的服饰、身体动作和空间位置对学生课堂投入影响不大。在学生性别和年级方面,教师体态语对学生课堂投入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艺术生在面对教师严肃的表情和盯视的目光时,更不愿意投入课堂;在学习成绩方面,成绩偏后的学生更倾向于消极对待教师在教室来回走动的行为。因此大学教师应合理运用表情、目光和语气语调,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还必须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体态形象。体态形象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语体、课堂情绪情感、课堂教态和课堂服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课堂语体应该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明晰性、连贯性、生动性、启发性、简洁性等特征;教师要注意课堂情绪调控,把自己乐观、进取、自信、自尊、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传递给学生;课堂教态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教师的服饰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高雅得体的着装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表现,反映出个人的文明程度。只有真正了解了着装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才能达到服装与人的和谐美,所以我们应该将服饰美的有关知识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着装水平,从而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正确的对待师生的仪表美1.正确地对待教师的仪表美。所谓仪表美指的是一个人的着装、发型、配饰高度和谐,给人一种高雅优美的感觉。反映的不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还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观、价值观等。着装者基本上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着装,准确…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4,(1):46-47
正武汉楚才中学下令禁止女教师穿黑丝袜,沈阳一些学校也出台了类似规定,一些不成文的着装要求也被教师们不约而同地执行。据称,学校此举的目的是避免教师因着装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调查显示,除了性感着装之外,浓香水和夸张饰品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过分关注。这只是中小学在提升学生注意力方面所做的部分努力。中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度和学习的效率成正比,对此,许多学校和教师已经做了各种研究,并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既要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硬实力",也要注重服饰着装等方面"软实力"。职业教育中一些特殊专业的服饰着装要求,对其职业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某些优秀职业者的着装技巧,助推了其辉煌的职业道路。职业者要穿出自己的服饰"软实力",就要了解服饰色彩关系,注意服饰色彩的搭配;根据其个人特点和专业要求,注意服装款式的搭配;还要注意时间、地点、目的这三个基本着装要素。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高雅得体的着装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表现,反映出个人的文明程度。只有真正了解了着装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才能达到服装与人的和谐美,所以我们应该将服饰美的有关知识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着装水平,从而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新教师上好一堂课,除备好课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仪表要求 1.教师的着装应该注意到学生的适应性,要端庄、朴素、大方、典雅,不要给学生以新、奇、特的感觉,要符合教师身份,且忌过于学生装化和新潮化,要做到自己的着装既有新教师的朝气又不能过于新潮。 2.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发型的规范整齐,女教师不要戴过多或耀眼夺目的头饰进课堂,可以画淡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课堂着装既要体现教师庄重典雅的形象,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活力与亲和力,如何寻求一个契合点,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洽,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舞台服饰是歌唱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在歌唱表演艺术中不仅可以烘托歌曲主题,具有美化作用,而且得体的舞台着装可以给歌者带来自信。歌唱表演者要更加重视舞台表演服饰,正确地选择舞台着装。  相似文献   

14.
刘春生 《文教资料》2013,(16):49-50,53
作者认为面对新课改,应这样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着装、语言、思想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仪表".虽有文字记载某某教师衣冠不整,但以其渊博学识征服了学生,而在对当代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生气勃勃、服饰高雅的教师.过去,文学作品、影视屏幕的许多优秀教师的形象一般都衣着寒伧、面容憔悴,这当然会引起社会的同情.但反过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个印象:似乎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事业.我认为教师作出自我牺牲的结果赢来的就应是尊重而不是同情.一个人的衣着体现了他的精神,整洁得体的服饰表明教师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应重视与新班学生首次见面的穿着,加上准备充分的讲话,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平时着装端庄,会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缩短.由于每天与学生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把老师的审美观作为标准.学生会向老师一样不穿艳俗的奇装异服,而且回家会向家人讲起老师的穿着,希望自己家人也学着点.可见,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莹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37-138
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公益性质,并且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社会使命的行业。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自身渊博的学识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以外,其日常行为举止甚至穿着打扮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教师的着装带有某种示范意义,具有育人的效果,教师着装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堂无声的礼仪课。如果教师着装不合适,势必会对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引导。本文从高校教师合理着装的必要性出发,提出教师合理着装的原则和技巧,并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教师肩负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教师的学识水平、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衣着服饰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态语言”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任何教学工具都无法代替的。演员演戏讲究扮相,扮相好,演得妙,  相似文献   

18.
人与服饰色彩是和谐的、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服饰色彩,可以提高人们的着装艺术;反之,再好材质和工艺的服饰,也上不了较高的档次.服饰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对人们着装有指导意义,对从事服装设计和人物绘画,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着装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着装的选择与搭配的好坏,能够影响学生对该教师的整体印象,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岚 《文学教育(上)》2008,(22):144-145
一、引言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不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吸收。教师得体的着装搭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还会营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握好着装的环境和着装的尺度,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是每个教师都应该为之去努力的事情,而端庄、大方的着装形象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形象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