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怎么来的?几乎在所有宗教给出的答案,都是"人是由神创造的".例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造人",西方圣经里面上帝造亚当和夏娃,印度神话中梵天神创造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等等.人真是神创造的吗?非也.  相似文献   

2.
每年都有一些被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志愿,选择复读,以便来年考上一所更好的名牌院校.这些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名校崇拜"情结,抱定"非名校不进"的信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1999年高校开始大扩招之后,名校情结愈演愈烈.其实,"名校崇拜"古已有之,各国皆然.美国学生谁不青睐"哈佛",英国学生又有哪个不想上"剑桥"?  相似文献   

3.
4.
5.
《教师报》2002年7月17日报道,江苏省泰州市某中学录取初一新生,除学杂费外,另每名新生加收费用9900元,参加电脑学习再收8000元。泰州某省级重点高级中学将录取高一新生分为三档,第一档每位学生5000元,第二档每位学生收费15000元,第三档在收取20000元的基础上,再以680分为标准,每低1分加收500元,最高收取6万元。《现代教育报》2002年7月26日报道《初中招生运钞车都来了》。西安一考生倾吐:“我考上了重点初中,可还没有开学,就交了1.65万元,我妈一年挣的钱都没这么多。如果分…  相似文献   

6.
"呼之欲出"是报纸杂志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然而,因作者和编辑对该成语没有真正理解而误用的例子俯拾即是,频率之高,令人震惊.下面几个句子,均错误地使用了成语"呼之欲出",它们或来自新闻标题,或节选自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7.
反复出现的石油恐慌最恶劣的影响就是,它驱使西方政界推行石油帝国主义政策,激发了西方对产油区进行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图。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今世界的石油资源并不象传说中那么紧张。那些悲观论调未能充分考虑到未来几年世界仍然可以依赖丰富的石油供给的复杂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8.
9.
报载:山东省临沂市某区2000多名教师以考生的身份参加了与学生"同场、同卷"的随考.区教育局的领导认为:"随考制"可以催发教师的"自我觉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喜欢观赏盆景,因为盆景长得好看。栽种盆景先要在头脑中设计好式样,然后通过不断的捆、绑、扎、裁、剪、削,最后长成我们所希望的那个样子———美观整洁,赏心悦目。中国人喜欢以栽种盆景的方式去培育孩子。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出人头地,但在培育孩子时却往往脱离实际,一厢情愿,不管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去设计和培养。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某父亲自儿子三岁起就逼他学艺,至十岁,儿子不仅弹一手好琴,书画亦略通一二,并有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的图画在当地比赛…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研究越来越显"洋"味.列举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半"洋"(英语)半"白"(中文),语言混杂,风格不一;有的硬译硬抄,生搬硬套,发誓不让人看懂;有的句子冗长,文理不通,难合汉语语法;有的生造名词,概念奇异,不合国人习惯;有的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制造许多文化垃圾……一会儿斯金纳,一会儿罗杰斯,一会儿奥苏贝尔,一会儿维特罗克,一会儿班杜拉……昨天"最近发展区域""建构主义",今天"接受美学""阐释学",明天"多元智能""对话论"……教育界的许多人以为自己已是"出土文物",生活在"桃花源"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学老师无所适从或"邯郸学步",教学不伦不类,或得"信息恐惧症",索性塞上耳朵,不读此类文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止宫休舍"一句里的"舍"字,向来有两种不同释义:房屋或休息。文章通过文献对比、语法分析和联系语境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舍"在该句话中是房舍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休鲍之风”有三个内涵:其诗歌语言具有平易化特征;内容有艳情化倾向,在艺术手法上多运用代言;在风格上具有华丽、艳冶、伤怨特征。当时诗评家站在儒家雅俗观的立场上批评“休鲍之风”俗化的倾向,但这种诗风在刘宋后期得到认可有多方面的原因。“休鲍之风”改变了南朝魏晋以来以渊奥、典雅为主导的诗歌格局,促进了诗风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三国演义》中,西蜀阵营有一不太听话的将军魏延,收于他在诸葛亮死后,与杨仪争权力,被孔明遗命斩杀。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孔明生前认为他脑后生有反骨,怕自己死后,无人克制得了他,所以在死前故意将政事交与杨仪,令官衔远高于杨仪的魏延延不平,致使魏延造反成为事实。如此说来,孔明以自己想当然的造反“标签”贴在了魏延的身上,使魏延成为自己“先入为主”式主观猜测的牺牲品。   的确,魏延在西蜀的大将中不怎么“听话”,他曾提出从子午谷奇兵袭击魏国军事重镇长安的战略构想,对孔明所谓“用兵必出岐山”、“依法用兵…  相似文献   

15.
陈培瑞 《师道》2002,(2):2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的这句话,竟有如此之奇效,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予以克守和实行。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句经典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细察韩愈之《师说》,主要论及的是“从师求学”的必要性,批判的是“今之众人”“耻于从师”的错  相似文献   

16.
每到假期前夕,学校档案室总是热闹非凡,许多老师在那里找上学年的教案,以便利用假日,对下学期的教材进行超前备课。老师们的这种积极行为本无可厚非,但笔者反而忧心忡忡。为什么呢?管理档案的张老师一语道破天机:“这哪里是‘超前’备课,应是‘抄前’备课。这种‘新’的备课,只是体现在新备课簿上,体现在新的笔迹上——虽然是新写的备课,但它只是个复制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只落实在老师的口头上了。”这番话恐怕  相似文献   

17.
从凯库勒(kekule)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并发现苯和类苯化合物有特殊性质(芳性)以来,人们对芳性及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1931年休克尔(Hückel)用其简单的分子轨道法计算了单环多烯的玎电子能级,提出了4n+2规则;称为休克尔规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学科建设几乎已被所有高校奉为办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它和高校的教学科研究竞是什么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还是目的本身?高校办学的目的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粗放的学科建设消耗了高校的资源,破坏了高校学术平等的环境,降低了高校管理的水平,正在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错误导向,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休体     
“休”与“体”,有区别,“体”比“休”字多一笔。人傍树木在休息。立身之本是身体。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军休人员,很愿意和年轻的军休工作人员交朋友。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觉得要做好军休工作,工作人员应做到三感、四清、五自觉。先说三感。一是光荣感。军休队伍,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有些同志从战争年代走来,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又饱尝过恶劣环境和艰苦困难的磨练;并多次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