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也是育人目标."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和杨九俊先生倡导的"幸福教育",将学生成长中的幸福体验作为教育的目标.其核心价值理念在于,将教育熏陶的价值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不是学生在教者精心设计、严格训练基础上的被成长,而是在全方位熏陶、激励基础上的主动发展和卓越发展.这样的"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题] 成长是什么?一个小男孩稚气地说:"成长是一只皮球,充满着活力与朝气,它总是奋力地向上跳跃着青春的旋律."一个中年男子沉稳地说:"成长是一首曲,它给人一种幽雅的感受,使人领略到艺术的音韵,给人的心灵浇灌了许多养分."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说:"成长是一种美妙的回忆,现在想来,许多快乐便萦绕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由于个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成长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亲爱的同学,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哪些事对你的影响最大,你的内心深处肯定有着独特感触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掩耳盗铃"的现象."掩耳盗铃"的现象在学生中以上课迟到、沉迷网络、为了教师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其在学校里浑浑噩噩,不利学生的成长;而教师被这种现象所"蒙蔽",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了解掩耳盗铃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二者只有互通信息、统一步伐,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发展."告家长书"作为家校联系的文本表现,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的责任感、进取心、世界观、人生观等都在影响着学生.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注重言教、注重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就简单地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的生命不断成长,使人"成人".然而目前的教育使人成为"器"或者"工具",使人背离了"人的生命成长轨迹."阳光体育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8期编发了"教师节特稿",即长篇通讯《蔡侯故里发新声》."特稿"全方位报道了耒阳市蔡子池教育组陈列荣等同志探索7年的"乐园教育"实验."特稿"发表后,立即在雁城衡阳引起强烈反响."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把每所学校办成能使孩子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已成为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识.8月上旬,在衡阳市教委举办的"深化教育改革与党的基本路线"研讨班上,与会人员将推广"乐园教育"经验作为研讨的中心议题之一.大家认为,"乐园教育"是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成功典范,它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了实处,并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兴趣对于人从事某种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使人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9.
无边界教育强调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广阔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主张课程即发展资源、学习即成长过程.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地舒展成长,是洪山实验小学"无边界课程"追求的效果和境界."无边界课程"倡导回归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广域性、生成性和教养性,打破物理、资源、学科和技术等多重边界,积极建构广域课程体系.学校对无边界教育的探索,不...  相似文献   

10.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在登上讲台的一瞬间,其在学生心中地位就确定下来了.学生渴望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肯定.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这时,如何批评,如何教育就成了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的领路人,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体贴、爱护学生,平等、接受、认可学生,尊重、肯定、赞扬学生,倾注爱心,精心育人,应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非均衡发展策略、教育内部发展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增加、教育管理部门功利主义不当操作造成的."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择校"引发的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择校"为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增加了选择机会.但是也引发了众多的教育问题,尤使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政府的积极姿态和行政干预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可以采取创造足够多的高质量教育机会供给、改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择校"制度、依法治理教育内部不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正确舆论环境等措施,解决"择校"问题,使义务教育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三生教育"自2008年在云南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以来,得到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本性教育的渴望.刘延东委员说,"开展热爱生命、学会生存、了解生活的‘三生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全不脱"敬业"、"乐群"二者."敬业"者,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乐群"者,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学习;如何实现"乐群",所谓"诗可以群",用共同的事业与理想、用优秀的文化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莘莘学子"乐群"."敬业"与"乐群"的有机结合,才是和谐校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方法有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和成长档案袋等.其中,成长档案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档案袋评价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它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周先贵  杨彪 《贵州教育》2007,(22):35-36
"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得到改善,同时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内部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在新时代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理念仍然绽放着熠熠的光芒,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小先生制"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以及成长的机会,提倡逐步把学生推向讲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阐述问题,促使学生能够转换另一种身份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实现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旗帜"意义,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为教学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