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一向有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传统,那就是通过对作品的笺订、评点和对作品的本事的反复考察等手段和方法,努力去还原作品产生的原始状态,以达到和实现对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尽管中国传统的文学解读理论包括了“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2.
早年就曾读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那时候,多半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近期,听了几位老师教《匆匆》一课,重又细细地品读这篇佳作,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我解读】 《安恩和奶牛》是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它是一篇短篇小说,编者将其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单元,用意是让学生感受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迷人风采。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从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媒体设计思路等方面叙述了笔者教学的思想和过程,以供同仁高榷。  相似文献   

6.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7.
散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散文讲解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不太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找准散文教学的切入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例,具体探讨如何找准散文教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贾全新 《青海教育》2005,(11):23-23
近日,偶得朱自清先生散《匆匆》一,读过几遍,细细嚼来,确又是一番含蓄、真挚的美。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一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改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文学的自主阅读应回归到阅读的本真状态,其基本要义是自由开放,多向解读,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学生要实现自主阅读就需要成为策略型阅读者,教师需要转换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式。坚持文学的自主阅读,在目标的取向上,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凸现多元解读的价值,在互动中生成和建构目标,由此,就须改革教案的编写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阅读是教师和学生与阅读材料(包括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语教学阅读的着重点在于主流解读,不宜盲目从事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应以主流解读为支撑。因为阅读有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好书能够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学生时代是阅读经典的最好时期.相较于普高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职中学生似乎很"清闲",他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有了充足的时间,职业中学学生的阅读状况怎样呢?本文就此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鉴赏一般是指读者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获得的一种心灵上的美感,并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同时它也是与一种客体的作品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一种审美认识的学习过程。所谓多元解读,就是同样的阅读文本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或同一学生处在不同的氛围之中,所引发的一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感应,当然,作者所触动的思维流程不同,所产生的心灵震撼也会不同,所引起的联想、启迪不同,所构建的知识也就更不同了。  相似文献   

14.
学经典往往是常读常新的。新课改呼唤创新精神,主张学生张扬个性,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这一切使得阅读活动中本多元化阐释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被深度介绍到中国的美国小说之一,不同译者、读者、研究者对它做出了各自的阐释或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本文从研究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状况入手,比较了多个译文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风格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媒体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分析了各层次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倾向与阅读特点,尤其对该小说及其节选在大中学英语、语文、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被深度介绍到中国的美国小说之一,不同译者、读者、研究者对它做出了各自的阐释或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本文从研究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状况入手,比较了多个译文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风格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媒体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分析了各层次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倾向与阅读特点,尤其对该小说及其节选在大中学英语、语文、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聚焦"体性"是为了凸显语文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种差,聚焦"类性"是为了区分文章视域下的各种文类差别,避免语文教学中将各种文类一锅煮的话,发掘文本的"篇性"则是为了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的个性化表现力。从这个角度说,苏宁峰老师没有因循始于言语形式终于言语内容的文学解读或文化解读,而是牢牢坚守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返回言语形式的语文解读,不断深入揭示文本的篇性,具有重要的语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阅读是教师和学生与阅读材料(包括作者)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语文教学阅读的着重点在于主流解读,不宜盲目从事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应以主流解读为支撑.因为阅读有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源头,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实而不华、质朴率真,让更多的人见识了真我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