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是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诱导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不断探索预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样,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会提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明白知识重点与难点,自主解决生字词障碍,找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上则会更认真、更有目标地听讲,跟上教师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教与学都会变得更轻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有效设计预习作业.对此,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其中,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帮助学生有质量的预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部分.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遵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探索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一、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方法步骤."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教与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时至今日,科学教师已打破看书、划重点字、词、句的墨守陈规,单一形式,盲目、随意的预习作业现象,开始根据学生特点、科学教材的特点,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科学地布置预习作业。面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很糟的现实,文章从教学生掌握预习作业的方法、养成循序渐进的预习习惯、布置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感受预习作业带来的乐趣这些策略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认真预习不仅能为课堂学习做好思想准备,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我在一年前接手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听原来的班主任说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好,学习习惯也比较好.于是,教学第一课《观潮》前,我兴致勃勃地布置了一项作业——预习,哪知我刚刚在黑板上写完"作业:预习第一课",就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就这一题?"我随口应道:"是啊."随即就有几个学生欢呼起来:"耶!容易!"我写上了预习要求后就满心欢喜地下课了.第二天上课,我直接进入交流展示的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想针对学生的学案来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预习乃"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它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前预习让学生走在课堂教学的前边,接触教材,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变被动学为"我要学".预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尝试,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序幕.设置预习题讲究方法.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归纳出实验预习法、情景式问题预习法、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学的高效方法。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充分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独立的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领域奠定基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基于此,文本将着重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策略,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预习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数学的预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地预习减少个体差异性对学习的影响;预习的内容应具有知识的框架性,体现个体差异性;预习的形式可以是课堂预习与课外预习,阶段性预习与常规性预习,自主性预习与合作性预习;预习方法有"勾"划"读"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预习: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历史课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会依照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新知探索的基本保证,也是有效学习的有力举措.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查缺补漏,从而促使数学学习变得务实、高效.细化预习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基.优化课堂预设、掌控,能够提增学习的质态,让数学学习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授人以渔"至关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其技巧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课堂学习针对效果预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充分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自主地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让课堂学习重点突出,有利于学习成效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之中,教与学将是一片阳光明媚.激励性教育是指:教师用激励性、幽默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学生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一、预习中做好学生的向导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课堂。我校"六要素"课堂的第一要素就强调了:课前自主预习。这是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学生终身有益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更好地指导预习,预习后的教学应该怎样展开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使"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升值。但目前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不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预习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更有老师认为如果学生预习了,课堂精彩的"噱头"就难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预习,但处于放任自流状,既缺少方法上的引导,又缺少预习后的效果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