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吴天的作品《燕子专列》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改编的《路旁的橡树》都被列入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2.
[设计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介绍民俗文化.单元说明中这样写道:"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春酒>课文的导读是:"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按照编者的意思,这篇文章是通过作者的回忆来表现一种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对土地的挚爱和对家园的守望是<飘>与<荆棘鸟>之间其通的主题之一,也是它们的文学魅力所在,从乡土情结的角度出发,对作品中主人翁的人生历程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两部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4.
<藏獒>与<狼图腾>在描写狼和獒时,都在极力宣扬、呼唤人性中渐远渐逝的东西,都在努力填补人性中的空白,探讨人性弱点这个沉重的话题,这与八十年代末的寻根文学遥相呼应.此外,二者还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生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无主题说认为只是讲说故事,艺术上十分成功,思想性则说不上什么.泛主题说则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任何一种解释或者观点都可视为<长恨歌>的主题,基本上不承认有一个客观存在并相对"固化"的主题或主要思想倾向.双重、多重主题说与无主题、泛主题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基于爱情、讽谕、感伤等诸说难以调和而可能都有所不足而提出的解释,只是无主题及泛主题说更为消极.  相似文献   

6.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仪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都通过塑造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宣扬启蒙与反封建的主题,加之<长明灯>的创作在时间上晚于<狂人日记>,许多接受者、批评家也因此而对<长明灯>的创作颇多非议.从叙事学角度,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揭示出它们的文本创作具有互补性,从而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梁实秋的散文《鸟》被选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动物与人"这一主题单元。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语文老师误以为本文只是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写鸟,所以教材编者在文本前面有个预习提示:"想想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作者真的只是在表达"我爱鸟"吗?如何品读梁实秋的这篇作品呢?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 教学依据: 1.<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初中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课本节选的两则故事,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而不要求他们对庄子有较全面的、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学不宜挖掘过深,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评价,对庄子思想和作品简单了解即可.  相似文献   

10.
章红 《考试周刊》2008,(22):194-195
华盛顿·欧文和陶渊明在他们最受世人瞩目也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中,关注了相同主题,流露出两位作者对政治的不尽相同的相似态度.两篇佳作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同时,两位作家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具有前瞻性地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受德莱顿、布莱克等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但形象误读之影响,学界认为<失乐园>是在宣扬魔鬼的反叛精神,弥尔顿与撒但同党,他通过长诗反映了17世纪的革命精神.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既不合乎诗歌文本,也完全背离了弥尔顿创作撒但形象的原意.弥尔顿其实是通过<失乐园>来谴责撒但带给人类的悖逆和堕落,认为只有回归神圣真理才能带来真自由.  相似文献   

12.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课文.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关注环保的优秀说明文.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是荒漠化、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等.认识"生物入侵",这是环保新课题,成人不知道,孩子更不知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程度增加,由来已久的生物入侵如不提上议事日程,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说明 <我为你骄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单元主题是"人物的优秀品质".本文是围绕"诚信"展开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打碎老奶奶家的玻璃,开始他很害怕,不敢面对,内疚和责任感伴随了他三个星期.后来小男孩用自己积攒的7美元进行赔偿并附上道歉信.他得到了老奶奶的谅解.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动人,而老奶奶的博大、宽容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以特有的女性叙事策略,从女性的角度,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关于牵牛花的评论>是冀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哲理"主题下的一篇文章,此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该课属略读课文,简洁而意味悠长,在展示多彩世界不同价值观的同时,整篇文章充盈着善待万物的爱的温馨.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同":<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  相似文献   

17.
读了董小龙老师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又读了几篇评论(<中学语文教学>204.5),竟也忍不住想来"掺和"一下.陈波老师<该如何把握教学主题>这篇文章的见解有的很精彩,但有二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Going home"课堂表演动机 "Going home"这篇文章选自于<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十单元,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Pete Hamill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