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存档(Personal Archiving)是图书档案与信息科学的新兴领域,国外学者和相关机构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不俗的成果。本文首先分析了个人存档面临的挑战,然后阐述了国外个人存档研究与实践的情况并归纳其特点,最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望引起国内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VOSviewer作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及Emerald中收录的竞争情报文献按时间分布、高产作者分布以及高产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了竞争情报的研究热点,即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反竞争情报研究、产业竞争情报研究、竞争情报与新兴技术结合研究、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等。文章旨在反映竞争情报研究现状,为相关学者了解竞争情报研究动态、把握研究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机构库建设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学者支持度不够与知识产权问题,但两个问题的归结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者.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学者与机构库建设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机构库建设得不到学者支持的原因,最后对如何调动学者配合机构库的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微博客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微博客这一新兴技术对实现有效公共服务的重要性。通过政府微博客,公民与政府有了直接对接信息的平台。然而,政府微博客尚属新兴事物,很多政府虽有自己的微博客,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微博客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分析影响政府微博客信息交互的主要原因,为政府微博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也希望引起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学者对政府微博客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出版行业迎来数字经济产业的新增长、新消费。随着直播浪潮的掀起,出版相关机构都加大了出版直播的力度。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数据调研法分析了抖音出版直播营销的可行性,重点对出版机构直播营销案例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出版机构利用抖音直播营销的类型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机构库的建设普遍存在因得不到学者的支持而处于十分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虽然机构库的表面是机构,实质却是学者,学者才是机构库建设的核心与主题,由于没有抓住机构库建设的本质,从而使机构库的建设成效甚微.文章提出宜将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观点,并就如何建设机构学者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动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分析不同学者对机构知识库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机构知识库是对机构内成员智力产品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并提供开放利用的知识传播与知识服务系统,探讨了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六大动力因素,即长期保管与存取数字资产的需求、开放获取运动、科学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及创新、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标准、机构主体以及理论与实践进展,并分析了机构知识库发展动力因素互动机理,构建了机构知识库发展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媒体技术在电视产业中的应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发展和运作管理模式对电视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等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对媒体技术给电视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做了重要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向广播电视领域渗透,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迎来了一场革命。在优秀传媒机构挟资本、技术和政策优势不断进行新兴媒体的对接和市场化推广的同时,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呈现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环境下的智库情报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5G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库机构积极借助新兴信息技术创新情报工作流程和情报服务方法,对于提升智库影响力和传播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新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智库机构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新技术环境下的智库情报服务创新体系,指出:①智库应当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智库的数据驱动发现情报研究需求的能力;②采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资源;③利用专家系统提升决策的效率;④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智库信息资源协同与共享平台;⑤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专家的研究活动提供支撑;⑥基于用户画像为用户推送智库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10.
出生在八十及九十年代后的青少年借助着Blog,Facebook,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工具正在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学者的目光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及新兴通讯技术如何改变青少年,而将关注的视角更多地放在数字化的一代(Digital Natives)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重塑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爬虫、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语义分析技术的更新和研究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问世,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搜索和筛选学术文献资源提供了新的体验,也为科研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选取了7个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Microsoft Academic、Dimensions、Semantic Scholar、Lens、Scinapse、Scilit、Scite)进行调研比较和案例分析,以期挖掘各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指标、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分析、插件及导出等特色,供图书馆员做科研评价分析时参考和选择。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发现,对于机构和学者的评价,综合考虑文献收录范围和查准率,Microsoft Academic和Dimensions是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学术界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部分学者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现代互联网络打造新的平台,提供新的衍生服务,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今后传统媒体优势不再,新兴媒体将会脱颖而出,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新兴产业将会主导新闻行业。  相似文献   

13.
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文献调研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目前主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在新兴技术识别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目前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测度模型、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方法,且越来越倾向于多方法融合应用,不过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本质特征的探究,加强具体识别方法对新兴技术的解释意义,以及从数据源、识别方法两方面共同提升新兴技术识别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识别中多源数据有效融合与应用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蓓  夏道家 《编辑学报》2018,30(6):613-616
可发现性是针对学术界学者的搜索行为进行的调查研究,也是近2年国际学术出版界新兴的研究方向。本文总结现阶段可发现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利用这一新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技术策略。采用这些策略,学术期刊可以从传统的总结阅读量、下载量等数据间接了解读者行为的方式,变为从直接解读读者兴趣、习惯入手,提高学术期刊在目标读者群中的显示度。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提高。新兴媒体依托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观念。尽管新兴媒体出现并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对于新兴媒体的认识仍然不明确,所以本文通过对新兴媒体的特点介绍以及概念解释,寻求对新兴媒体特征的探讨与未来发展方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学者有关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由9项原则及其所包含的绩效指标而构成的机构知识库评价体系,以对不同类型的机构知识库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CSSCI为依据,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论著作者情况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五年间本领域学者、学术机构在CSSCI发表论文情况的原始数据,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贡献最突出、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而为大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分析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定义,学者们一直有众多看法,在传统意见领袖的研究中,美国学者卡兹提出了三个影响意见领袖的特征:个性、能力、社会地位.①而美国学者罗杰斯从社会背景、媒体使用、人口特征以及个性等方面研究了意见领袖所具有的几百个特征.②时过境迁,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意见领袖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网络事件中,部分意见领袖的观点甚至能主导整个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进入信息社会,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且相互影响,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用科技的手段保存濒临消失的民俗技艺,成为当前民俗学者最为关心的议题,传统民俗档案馆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这些问题逐一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让中国文化乘上现代数字技术的快车向世界传播,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突破性.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藏书空间的日渐局促,数据库产品①以占地省、检索快、查找方便而越来越受到大学、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以及学者的亲睐.虽然由于研究性和价格等因素决定了很多数字产品特别是数据库产品是出版行业的小众,其销售面对的也大多是机构市场和研究学者,但其在研究领域的服务作用却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