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也许是题目太难.或者是学生太在意这场考试.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铃声刚刚响过.教室里就开始躁动不安。有的学生开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有的学生开始扭来扭去……监考的王老师发现平时成绩一直不错的小Z同学正在四处张望.神情紧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试卷下.小心翼翼地抄着。直觉告诉王老师.小Z在作弊.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高中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恐怕很多老师都会摇头。如果说有.那人数也是少得可怜。而如果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小手林立.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因为没有被老师叫到而伤心难过。随着年级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复习课一向以不易把握、难度较大、效率较低而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复习课型应该怎样设计?这是困扰很多历史与社会老师的一大难题。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注重知识的罗列堆砌,有的老师倾向于题海战术.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而激发不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所以有“炒冷饭”、“吃夹生饭”之称谓。  相似文献   

4.
笔者参加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比若干场.与在深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即整合课不能体现”整合”的真实意涵。主要表现在有些课的整合过于牵强.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原本十分简单,教师却故弄玄虚.浪费资源。如有的老师讲”时、分的认识”.要求学生上课前人手一只钟表.这种教具学生极容易找到.用以教学直观明了.本来这就足够了.却偏偏又要放在网络环境中来上。有的老师不顾客观实际.包括学校教学设施及软件资源条件,言整合必网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老师在整合课教学过程中把人机交互当作调控上课时间的手段,随意性很强.人机交互流于形式。也有的老师不顾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中又缺乏必要的相应指导.造成“整”而不“合”,  相似文献   

5.
杨哲  卢应松 《湖北教育》2009,(11):58-59
最近,听了一些省、市级优质课.讲课的老师大多在35岁以下.他们的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却“引人入睡”;有的课灵动活泼.有的却沉闷无味;有的课不知所云.有的课却让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是教学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东华 《师道》2010,(2):36-37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三个学生.对18个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然后以赞扬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对此罗森塔尔作过相应的解释:“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并叮咛名单不要外传。8个月后.他们复试时发现,  相似文献   

7.
许万里 《学前教育》2013,(11):24-25
说起研究,不论是教研还是科研.很多一线教师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前段时间,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师认为,研究是高高在上的.一线老师没有能力做研究;有的老师认为,对于幼儿园而言.研究是锦上添花的,应该由专门的教科研人员去做.  相似文献   

8.
一天,黄老师笑嘻嘻地问大家: “你们发现张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小朋友说:“没有。”有的想了想说:“张老师好像胖起来了。”“啊,你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张老师的肚子有些大起来了。”经黄老师这么一提醒,孩子们似  相似文献   

9.
任学校的教务主任一年多,最头疼的就是备课监控。很多老师觉得备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有的老师平时不备课.临检查了搞“突击”,也就是补备课;有的老师备课内容简单,书写潦草;有的老师备课内容应付痕迹明显,无实用价值。老师们为什么会认为备课无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向老师拿.有的同学成绩优异,而有的同学上课也很认真地听,下课也很努力地练,学习效果却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上课时没有注意听老师的思路,只是一味地记,而非理解.所以上课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下  相似文献   

11.
弯腰的力量     
巫建忠 《陕西教育》2010,(11):62-62
根据学校安排.近期必须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今天下午进教室时.我发现地面上有两个小粉笔头.便问责学生:“是谁扔的?”大部分学生露出为难的表情,我的目光搜寻着。希望能找到“线索”。这时黄天宇同学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巫老师,我看见是张老师上节课掉到地上的……”有的同学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小班开学初,有些孩子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常常会哭。这时,老师通常会把他们揽在怀里。但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会乐意让老师抱抱,有的孩子则会拒绝。为了拉近老师与孩子  相似文献   

13.
翟立安 《数学教学》2009,(11):9-9,11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设计图纸,学生看图造房”的过程.但是,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发现许多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老师讲解多、课堂生成少,有的甚至回避“生成”.  相似文献   

14.
鲁天前 《考试周刊》2010,(12):230-231
上完课后.老师或多或少地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差别较大。有的学生是认真思考、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可能就比较马虎,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个别学生甚至是抄袭作业,敷衍老师的检查。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应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5.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 偏重预设的答案,缺乏对过程的驾驭 在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中,教师引导幼儿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有的将油倒进水里,有的将水倒进油里,并用小棒进行搅拌,结果发现变混了,搅拌之后象牛奶,有许多泡泡……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然而老师一直在追问幼儿:“油和水分开了吗?”孩子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7.
吴海丽 《师道》2014,(4):25-26
无论是懵懂的学生时代.还是青涩的工作岁月,我有幸遇到许多良师。这些老师有的严厉,有的可亲;有的学识渊博,有的极富修养;有的谦和大度,有的智慧满怀……和他们在一起.收获的是智慧,拥抱的是希望。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学校,经常发现教室中有好几个成年人,他们都是学生的父母,而且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工家长。他们有的在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在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活动,有的在帮助老师做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收尾工作。有的家长在教室里帮忙后,还要去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在美国学校中,教室里的义工家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个由26位“问题学生”组成的班级。他们都有不光彩的过去.有的伤过人.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很多家长拿他们没辙.很多老师也对他们感到失望.学校甚至想将他们放弃。  相似文献   

20.
陈志军 《河南教育》2011,(11):33-33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分数l的初步认识》。上课伊始,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讲桌上的那个蒙着布的大盒子上.老师慢慢揭去了盒子上的布。“生日蛋糕!”有的同学禁不住喊了起来。“这是老师为大家定做的蛋糕,待会儿老师分给大家吃。”老师的语调不紧不慢.同学们内心却激动不已,有的馋猫儿已经在舔嘴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