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尽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依然有些不完善,不少内容依然引起人们争议,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次,《中小学生守则》在修改中,完成了从"拽着孩子跑"到"引着孩子走",从指导"圣人"到引导"普通人"的科学巨变。"道出其口,淡乎其无味。"有人说,真正的道是朴素平淡简单的,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是那些看似很平常的,就像不屑上守则的"不随地吐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而不是爱国爱民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2.
读者     
《教育》2014,(6):5
正接"地气"的新儿童守则凸显人性关怀文/张立美山东读者17日,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发布的"新儿童守则",让许多家长感到耳目一新。"穿短裤和内衣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坏人的秘密需要告诉家人或老师,坏人可以欺骗""自己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等条例,都是根据孩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编写的,这些条文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很接"地气"。(2014年2月18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3.
本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学生守则》,这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结合学习《中学生守则》,学习了教育部通知及报纸上的有关文章,回顾总结了两年来执行《守则》试行草案的情况,提高了认识,并讨论研究了本学期贯彻执行《守则》的打算。现在正在按计划实施。怎样才能搞好《中学生守则》教育呢? 首先,贯彻《中学生守则》,必须内外结合,全校动手。过去贯彻《守则》,往往成了主要是政工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教师很少过问,更不用说一般职工。至于家长,有的强调自己工作忙,文化水平低,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有的望子成龙之心过切,热衷于辅导孩子学习文化,不让学生参加劳动和课外活动。这都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针对  相似文献   

4.
万金波 《广西教育》2013,(40):28-28
最近几天,江苏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接连发了多条微博,建言教育部修订中小学生守则。他在对比了美国、英国等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后,认为一切教育的"人为"必须绝对服从并有效服务于"为人",而高度抽象化、理想化的守则内容难以照亮儿童的精神世界。他的微博贴出后,马上引发了热议。(8月19日《现代快报》)其实早在今年3月,一份国内外中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材料已在网上热传。为了保险起见,笔者专门请教了具有海  相似文献   

5.
费晔 《家教世界》2013,(4):24-25
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家长越来越困惑,越来越不会教育我们的孩子了。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家教智慧对我们后人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他对儿子的"过庭语",让我们明白了背后教子比当面教子更好。孩子犯错,不应批评孩子,而应该批评孩子犯错的行为。学会"做人"比考高分更重要。还让我们明白了在家庭教育中,授之于"渔"比授之于"鱼"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竑波 《中国德育》2015,(15):27-31
"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使学校德育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的存在,使"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更应该抓住机遇寻找可为之处,学校德育应坚守基本道德共识和社会道德基本原则,应倡导并培育人际交往中"对话守则",应践行"学生指导"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晓尉 《成才之路》2014,(19):22-22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关注的课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孩子的幼小心灵,我们更应该加强关注和呵护孩子的成长成才。"望",让孩子感受爱意;"闻",让孩子学会认错;"问",让孩子体会友情;"切",让孩子充满自信。"望闻问切",让孩子体验亲情。相信通过老师的帮助,一定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9.
倘若说"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淘气就是孩子的本能"。若不是严重的恶作剧或淘出了事故,淘气可以说是孩子天真、活泼、聪明的代名词。倘若说"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淘气就是孩子的本能"。若不是严重的恶作剧或淘出了事故,淘气可以说是孩子天真、活泼、聪明的代名词。所以,大人对孩子的"淘气"要加以分析,不能一概地反对,更不能横加指责和训斥。孙儿鑫博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也时不时地冒点"坏水",淘点"小气",对此,我采取了三种对策:欣赏、支持;顺其自然;教育、诱导。  相似文献   

10.
将从定位自己的角色、定格孩子的幸福来阐述什么是教育中"慢"的"艺术",相信通过本文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全,人生更幸福。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如何教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如今培养孩子是一个家庭头等大事的社会氛围下尤其能引发人们的深入探讨。古人一贯强调"严师出高徒",可如今这样做也未必就一定能育出人才,甚至适得其反;今人更推崇"赏识教育",可往往也收效甚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与宽松,批评与表扬,作为执行者的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非常渴望了解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更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实际状况。如果学校能够为家长提供"平台",有效借助家长督学这"第三只眼",一定能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杨锋 《教育导刊》2006,(10):60-60
"与众不同" 自从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你瞧,幼儿园的教育也改革哩!比如更重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更注意培养孩子的个性…… 这天,小易老师准备一个教学活动,叫做"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让小朋友们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讲给大家、展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新《中小学生守则》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的实施方案,通过抓牢抓实注重细节,教会学生做人,通过"两定""三学""两测""四项活动"等,使《中小学生守则》的宣传、学习工作得以落实,在教师、学生中真正掀起学守则、用守则、践行守则的热潮。一、通过"课堂渗透、家庭教育",两个渠道渗透落实守则1.课堂渗透。我们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守则》上好品德课,提高学生执行《守  相似文献   

15.
孔屏 《中华家教》2014,(Z1):60-61
家庭教育的主角是谁?古人云,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顾名思义,子女的教育,母亲责无旁贷。而《三字经》中又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成器,父亲难辞其咎。母说母有理,父说父有理。孩子有话说:女孩爱妈妈,男孩爱爸爸初一女生Mickey:身为一个女孩,我认为我的教育,主要还是受益于母亲的。自然,如果是个男孩,那教育的主角应该是父亲。每当我与家长说起学校的事情,总是更愿意跟妈妈说一些"八卦的内容",也更希望妈妈同意自己的看法。当我抱怨起老师时,爸爸总会一板一眼地教育我,每次都以传统的"尊师重教"来对付我,使我感觉和他实在没什么共  相似文献   

16.
于静宜 《班主任》2011,(1):32-34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孩子怎么了",却没有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怎么了",即便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也没能理出一个思路并按这个思路去解决问题。几乎所有家长都明确表示"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感知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持久施教的场所。家长在与孩子共处交往中居于重要位置,"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真爱"认识不足,常"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伪爱性掠夺和强制性控制行为。具体表现为:过高期望、溺爱放纵、打骂有理、教育焦虑、盲目攀比和功利小我等心理及行为,需要家长合理调整期望值、慎用家长管教权、管理好自身情绪、提高陪伴质量、构建平等亲子观、遵照"教育一致性"和身体力行示范等,给予孩子恰当发展定位、严而有格的爱,使孩子沐浴在阳光中,享受亲情陪伴的温暖,获得独立自由成长,达到知行统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把儿童当儿童看。我认为可以把这种理念延伸到初中教师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也是孩子。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有两点思考。思考一:学生不是"东西",而是活生生的人既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具"、"容器"等这样的东西,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农作物"。尽管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但是我们的教育千万不能变成"农业"。现实中还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教师》2014,(18):2-2
<正>"孩子还不具备准确判断事件危险性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自我保护是第一位的,这并不过分。"——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新版《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的内容,引发了网友和教育学者的热议。浙江省杭州市风帆中学校长李洁认为删除"见义勇为"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近年来类似学生下水救人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不理智的"勇为"早已不适合实际教学。所以学校更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电话或者向附近的人求助等等,鼓励学生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