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说和做     
昨天学习了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两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构思精巧、主題深刻的记叙性散文。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如下两方面特別值得学习。首先,文章立意高,构想巧。由于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别熟悉,所以,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最能突现闻一多先生个性特点的“说与做”作为中心,来剪裁,虽然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但作者却能  相似文献   

3.
刘琴 《湖北教育》2023,(2):54-55
<正>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是一篇传统篇目,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以及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民族、民主献身的精神。教学中,教师多在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品质上下功夫,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这篇文章语言表达上的巧妙。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坚强的中国人民的骨气。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周恩来同志说:“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说和做     
昨天学习了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两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6.
《新文学史料》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载题为《追随一多先生左右》的回忆录,作者称是“朝夕追随”晚年闻一多,写的又是他“耳濡目染”的事实。似乎其文可作信史。然而,从文章看,未必可信。如该文说:闻一多牺牲后,“云南人民把它(指闻先生的衣冠——笔者注)安葬在五百里滇池旁的西山,与著名的音乐家聂耳(云南人)的坟并列,俯瞰滇池,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可他的著作中没有拉长的脸孔、玄奥抽象的训话;读他的书,听他的教诲,却有如坐春风之感,不乏捧腹之乐。究其奥秘,他娴熟地移描写于议论之中,随意点染,绘声绘色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让读者形象地领悟到事物蕴含的真谛。“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运用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本质特征;句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高大形象、  相似文献   

8.
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产生两点疑问。现提出,向同行们请教。其一,产生于课文本身。课文讲的是闻先生的“说”和”做”,因此,应该先对这两个概念略加以辨析。“说”和“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意,二者也随之有不同的关系。在“做了不说”、“先做后说“、“说到做到”当中,“说”与“做”是并列的两回事。比如,说要写一本书,与实际去写一本书,是两回事,这种“说”重复一千遍,如果不去做,还是产生不出书  相似文献   

9.
名人轶事     
算术题与文学题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标题醒目而凝炼。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同时又是一名英勇无畏的伟大战士。四三年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动与腐败,他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战结束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勾结美帝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匪邦暗杀。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还说“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彰显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潜心钻研、治学严谨,作为革命家、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颇具美意。叙事角度独具匠心朱自清先生曾高度评价和赞扬闻一多先生,说他“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要想用一篇不足2000字的短文来高度概括叙写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并非易事。因此,诗人臧克家匠心独运,精心选择叙事的角度,只从…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07,(1):116-116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它等于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先生在《说鱼》那篇著名论文中指出:“隐在《六经》中相当干《易》的‘象’和《诗》的‘兴’”。又说:“象与必实际都是隐,有话不能明说的隐,所以《易》有《诗》的效果,《诗》亦兼《易》的功能,而二者在形式上往往不能分别。”①一如标题所示,本文即准备进一步申言《诗》之廋度语(这也是闻先生用过的与“隐”同义的术语)同《易》之取象的性质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即取《易》中的几个卦象作为参照,阐明风诗中的一个廋语系列。  相似文献   

14.
于漪课堂《最后一次的讲演》教学片段师:(板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红烛诗序》中的几句诗.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死时仅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  相似文献   

15.
细品毛泽东的诗词呈现出的主体形象有三种:伟人、斗士与儿童。这与斯诺所描述的毛泽东的个怀人格恰好吻合。这三者是那样有机地统一于一体,以致于缺一就不能组成完整的毛泽东形象。有关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文章,更多地注意到了毛泽尔诗词的前两种主体形象,对最后一种很少论及或三言言两语一带而过,这样就漏说了毛泽东诗词的一个重要审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代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为了批判古代,是为了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这番话是在闻一多死后才说的,闻先生地下有知,大约会很喜欢。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一多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他在昆明殉难已经卅三年了。毛泽东同志曾经把闻一多皆为“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民族英雄”。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也曾称道:“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时代鼓手田间《人民底舞》一诗,曾受到闻一多先生击节称赞,说它是“鞍之战晋解张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弥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意思是这首诗充溢着“鼓的声律”和“鼓的情绪”,用现代的话说,闻先生充分肯定了《人民底舞》所...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有一句名言,他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说”与“做”这两个字一换位置,马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态度,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由于字位置的互换,意思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的语言现象,叫“易位”。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我初涉足《楚辞》圣域,即以闻一多先生书作为“导游”指南。拜读闻著《<九歌>古歌舞剧悬解》,极其倾服。《九歌》种种不啻是上古楚文化难解的迷语,闻先生象是找到了打开魔宫的钥匙。他剖析《九歌》,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等闲之间,已白了少年头。年岁既增、读书稍多,对于《九歌》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