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项目管理、团队激励以及知识管理整合基础上,凸显在项目情境下,集中关注项目团队知识互补效应特征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知识互补性的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三种激励模式,剖析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努力、知识共享激励和项目知识共享产出的深层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知识共享激励模式不利于成员共享知识;在知识共享直接激励模式、整合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式这两种模式下成员知识互补水平越高,成员知识共享努力水平越大,委托人需要更多的激励才有利于其提高净收益;比较后两种激励模式,知识共享直接激励模式使委托人获得相对更多的收益,但这种模式的实现比较困难,原因是成员知识共享努力的不可观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组织知识共享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HU理论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式,以期对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激励,提高组织知识共享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郑秀榆  马俊  聂广礼  石勇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43-1550
 团队中知识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真正贡献难以区分。虽然团队成员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抑制“搭便车”行为的发生,但由于团队的高动态性使得团队中会存在短期行为。本文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角度出发设计团队员工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通过员工自我监督,根据员工在知识转移与共享中的重要性分配剩余产出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价值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传统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以知识转移中知识对知识源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并结合基于知识自身属性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种特征的隐性知识的知识转移难度;从隐性知识转移的利益相关者着眼,探讨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并分析不同特征的隐性知识的激励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非对称信息状态下委托代理的最优激励理论对知识共享进行博弈分析,揭示了知识型组织知识共享运作的实质过程,并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激励基准和激励理论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模式,从而有助于组织对所需知识的充分利用,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源泉,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给予第三方物流报酬性激励和非报酬性激励双重激励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激励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得知: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以及非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隐性知识努力分别成正相关关系;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成本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成负相关关系,共享隐性知识的成本与努力的关系依赖于共享显性知识的成本;非报酬激励系数与第三方物流的分享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论的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通过分析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激励机制的局限,指出从博弈论的视角来设计激励对策的必要性.然后建立了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博弈模型,并基于模型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杨忠  冯帆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36-1045
 组织知识管理实践发现个体间知识共享无法通过强制方式得以实现,而是依赖于组织对个体的激励。本研究运用理性行为理论,以通讯行业的185名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深入剖析了物质激励和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及行为的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虽然物质激励对个体知识共享主观规范有积极的影响,却并不能直接改变个体对知识共享的态度;(2)个体知识共享的态度和共享主观规范可以促进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提高,知识共享意愿进而可以有效预测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3)知识共享的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的态度正相关;(4)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在物质激励与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关系间起到调解作用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为组织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知识转移者、知识接受者、组织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接受者评价模式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组织将知识共享产出的分配权转移给知识接受者,通过知识接受者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实现间接监督知识共享过程的目的。模型分析的结果说明,组织是知识共享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但只有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员工产生知识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的利益博弈模型分析及其激励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利益博弈模型分析知识增值的收益分配对知识共享的激励效率,提出知识共享的激励框架.在单向知识共享博弈模型中,分析线性许可协议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单向知识共享的激励效率;在双向知识共享博弈模型中,分析双重许可协议对双向知识共享的激励效率;知识共享的激励性框架包括共享对象选择、知识吸收能力、利益分配、道德风险防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袁留亮 《现代情报》2016,36(2):20-24
为提高在线科研社群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把基本心理需求和自主动机引入知识共享研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编制测量量表,以291名在线科研社群成员为样本,通过AMOS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需求通过互惠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能力需求,通过挑战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归属需求,同时通过互惠动机和挑战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最后提出了激励成员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基于系统思考理论的个体知识共享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书松  廖建桥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55-1260
 以系统思考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知识共享既有研究成果的反思,认为知识共享既有研究成果具有线性思维性,而知识共享本身具有系统性特征,并主要表现在知识共享主体的系统性和共享过程的系统性两个方面。研究发现,有必要整合知识共享既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知识共享分析框架,并从动机结构、系统边界和主观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认为动机结构是决定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首要因素,个体所在的系统边界对其知识共享主观机制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论文据此提出了优化动机结构、保持动机平衡和适当调整知识共享的系统边界两项知识共享推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屠兴勇  张琪  王泽英  赵紫薇  何欣 《科研管理》2017,38(10):111-118
本文围绕“寻求推动知识型员工提升创造力的有效路径”这一基本研究问题,以41家银行的197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一个包括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丰富了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知识型员工内生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员工创造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士红 《科研管理》2012,33(1):56-63
知识共享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在理性行动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探讨员工组织动机感知、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以及面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80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正相关,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负相关;面子负向调节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企业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意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理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共享的定义、动机、影响因素以及作用四个方面对知识共享理论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共享的定量分析,加强对评估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活动的基本特征,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环境不确定性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分析了企业参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动因,探讨了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动因理论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内在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的内容也从促进作为劳动力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促进作为知识载体和源泉的人更积极地生产和转移知识.按照企业知识基础观的线路,论述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与动机障碍,并引入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拥挤效应,即内在和外在激励问的相互作用,来阐明内在激励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观知识转化机理的核心能力形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本质上源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推动。根据知识理论的主导思想,知识转化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本研究对我国企业知识转化行为在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微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既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知识转化的现实性成果,也可以揭示其不足之处,对于我国企业提高知识转化效率、增强核心能力培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