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生活语文"花样百出"……所有种种都被看做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华丽的臃肿: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一种心智与情感的守望,更是一场生命和世界的相遇。在我看来,教育过程就是儿童与未知世界的一次邂逅,美妙与否,要看他(她)自己的兴致,也要看身为导游的教师的情趣。为此,我提出发现语文的理念。我赞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语文阅读方面引导—发现的模式,并由此获得启发。但语文的内涵与外延远不止于此,无论在智慧还是情感方面,教师确实可能长期拥有优势,但绝不可能始终在所有方面一直走在儿童前面。我想,发现一引  相似文献   

3.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托物寄情的表达方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1课:桂花雨。生读课题。2.首先我们来默写几个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落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入选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但呈现方式却不一样,笔者从单元的角度、插图的选配、文本的删选三个角度来比较两个版本的《桂花雨》。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并感知琦君散文的特色,体悟琦君散文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并通过泛读和精读,抓住课文的重点,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并通过泛读和精读,抓住课文的重点,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学过程一、歇后语导入,激趣入文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歇后语,老师来说前半部分,你能对出后半部分吗?师:1.十五个吊桶——;2.竹篮打水——;3.老鼠啃磁盘——。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这些歇后语就像是谜语,它们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深入研究和观察得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板书课题)来看…  相似文献   

8.
<正>"留白"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创造的一剂良药,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说明,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呢?笔者以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为例,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运用的一些看法、做法。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句子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话的片断。【片断1】(出示句子1)师:桂花有没有香飘十里?  相似文献   

10.
<正>《桂花雨》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联系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教学目标】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  相似文献   

11.
12.
《桂花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我”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境,表现了儿时生活的童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句子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话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周宏 《广西教育》2013,(21):53-53,61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可能涉及诸多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语言实践,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笔者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桂花雨》为例,浅谈一些体会。一、说"四季的雨"板书"雨",设计提问:你能描述一下四季的雨吗?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不同于数学,有令人费解的题目,它的成效性往往不如数学来得直接明显,所以很多学生会感觉语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课堂上也可以看到认真听课者寥寥无几,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呢,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桂花雨》为例,谈谈小学语文课文的语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与原文相比,两个版本都有删改。虽然经过删改后的文本多少有些令人遗憾,但我们还是能够闻到琦君文字中那股浓郁的桂花香味。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课似乎变得越来越"华丽",语文味在逐渐淡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自然纯真。简言之,就是要回归语文学科的本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鞋匠的儿子》选自台湾名家林清玄的《鞋匠与总统》。课文详写了林肯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羞辱他卑微的出身,企图让他下不了台,但林肯的演讲成功地将参议员们的嘲笑声化为了赞叹的掌声。课文略写了林肯领导人民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事。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鞋匠的儿子》呢?一、从人文的角度,悟《鞋匠的儿子》品质内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从读者、作者、编者这三方面解读文本的人文内涵。1.立足读者。读者就是学生。课文的重难点是林肯的三段话。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读三段话,找异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将永远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极其深广的。本设计重视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解读词之义、品读文之美,让“读”“说”始终贯穿着整个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