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 《新闻记者》2006,(4):46-49
犯罪新闻(Crime News)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门类,由于其关系社会秩序稳定、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具有监视社会的传播功能,因而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犯罪新闻报道的话题主要是“警察和安全、司法、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个人犯罪,而且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街头犯罪、恐怖主义、腐败、毒品以及经济犯罪”。这类新闻题材由于现场感和纪实性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或者迎合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收视欲望。所以。犯罪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率、收视率和点击率。根据一份美国关于1990~1996年各大新闻网的十大新闻主题调查中,犯罪新闻报道比其他形式报道多得多。超过经济和健康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和多年前相比,现在媒体和受众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笔者涉足国际新闻领域十年有余,我认为国际新闻报道有两个变化趋势最明显:一是报道面不断拓宽,报道方式更加贴近受众;二是报道时效"时差"缩小,报道方式立体化.但是,国际新闻报道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在新闻内容创作和新闻来源开拓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温州近两年来在反腐败工作上连出重拳,先后查办了被称作"浙江第一贪"的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市中行原行长叶征受贿案等案件。对这些案件,温州各家媒体都作了全方位报道,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笔者对地市报应如何做好反腐败题材报道作些探讨。一、反腐败题材报道要遵循的原则1.全面、客观、准确的原则。让人们了解案件的真相是反腐败题材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新闻报道须多形式、多角度地对案件进行全面报道,最大限度地呈现案件原貌。王天义、叶征案件的报道从  相似文献   

5.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职业足球商业化运作和体育新闻传播大环境的助推作用下呈现出新闻报道主体受众化、新闻报道媒介融合化、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更加以受众为中心,报道媒介更加趋于跨媒体联动,报道方式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实践证明:社会现象含有"负面"信息,但取材于"负面"信息的新闻报道,并非必然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报道是传媒的理性行为,蕴含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和道德价值的判断,记者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事实,传递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  相似文献   

8.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外报道的受众群体在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决定了对外报道在贴近中国发展实际的同时,必须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而讲好"人"的故事,是对外报道完成上述贴近性、提升对外宣传有效性的最佳方法。本文结合外宣媒体新闻报道的实例,作出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前我国新闻战线所倡导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正全面影响着新闻的报道形式以及受众的新闻概念。新闻领域中的财经报道也要切实结合"走转改"的报道理念,记者要深入基层,关注和解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之更贴近受众。更要注意社会现实的还原,在新闻报道中,秉持严谨、审慎的新闻作风。  相似文献   

11.
反腐新闻监督"张二江模式"是一些传媒刻意利用性丑闻作为新闻价值第一要素的示范性报道模式,以突出腐败案件主角涉案中的"性词语"、"床词语"吸引受众眼球,方向偏离、主题跑调、内容低俗、品位低下。此类报道通常以曝光揭露批判为由头,用"野史笔法",着墨"情欲"以娱乐方式争取受众。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传媒价值偏离、受众的娱乐心理、媒介生态环境亚健康和色情腐败的客观存在。"张二江模式"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环境恶化,激发社会不良情感和行为,新闻侵权,公众对官员腐败深层问题关注、反思、抨击被弱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在当今传播、媒介、社会、受众、信息和知识背景等一系列与新闻报道有关的方面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后,这种报道似乎更加能够得到受众的青睐,也越来越成为了媒介博取市场,彰显竞争力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13.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1):51-52
第四,运用组合事实来"说话"。新闻报道的组合事实"说话"之法,与电影中"蒙太奇"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访,带回大量素材,经过提炼,上升为一个概念、一种思想、或一条经验,然后以这个概念、思想作指导,从素材中选择出受众感兴趣的、能反映报道对象本质特点并符合报道主题思想的材料加以有机组合,写成新闻报道。这样,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报道思想。以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一稿为例。据介绍,新华社国际部在1999年的8月初就给有关分社去电,要求他们对8月18日到期的"天体大十字"预言进行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变革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灾难新闻因其突发性、震撼性,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部分灾难新闻报道却引起了较大争议,尤其是以官方通报为代表的部分消息,空喊口号、突出"领导",却缺乏有效信息。在官方话语框架主导下的新闻报道多采用主动语态的形式,容易引发与受众的隔阂;而采用"被动语态"报道模式,则容易被受众接受,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就报道可以引导受众回顾过去,认识现在,起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因此,在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成就报道是一项"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参与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参与性报道方式更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被融入到报纸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报纸新闻的传播理念就是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编写和制作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但是,从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现状可以看出,参与性报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媒体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参与性报道方式在报纸新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媒体中比较流行的报道形式,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颇受受众喜爱,  相似文献   

20.
樊葵 《当代传播》2005,(4):27-29
事实只有一个真相,因此同一事实在不同的报道中应该有内在的统一性,给受众一致的事实印象.然而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一个事实多种面貌的情形,本文称之为"同源异质"的报道,它不仅会给受众带来信息困惑,而且会破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带来媒体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