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中国的儒家道统思想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道统思想萌芽于《论语》,始于韩愈,成于程朱。直到近现代,新儒家作为中国现当代思想史、学术史上的一个独立派别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儒学道统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中华道统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浚张栻思想研讨会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大会针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从如下几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一儒家道统思想新论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将儒家的道统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韩愈所提出,多数宋明理学家继承,并为当代新儒家发展的道统说;另一种是以杨倞所提出,宋初孙复、石介等接受,钱穆、李泽厚所提倡的广义道统说。前一种可称为“即道言统”,乃是一种哲学、超越的道统观;后一种可称为“即统言道”,乃是历史、文化的道统观。梁涛教授认为,应从“即道言统”的角度确立道统,并重新探究了荀子对于儒家之道的传承,将荀子纳入道统之中,与孟子地位相当,又进一步提出“新四书”,即《论语》、《孟子》、《荀子》、《礼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宋元时期的文艺思潮中虽然存在“道统”与“文统”的矛盾与对立,但由于“道统”在文艺思想界始终占居统治地位,因而对宋元时期的诗学思想和神仙道化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0月22-23日,"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一从宏观方面对道统的探讨美国成中英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道"范畴同时具有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价值学的内涵,作为一个文化所遵循的价值以及对历史社会发展进行指  相似文献   

5.
荀子传承了孔、孟以来的儒家道统思想,对道统人物谱系的稳定和程式化进程有重要的贡献,对道统论的核心思想有深入的阐发。荀子援法入礼,摒弃了“法”中的暴力主义,突出了“法”的制度意义,论证了古之圣人“起礼义,制法度”,遂将制度意义的“法”引入儒家的道统思想之中,成为礼治的有力支撑。此举弥补了儒家理论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升了儒家式治理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是对儒家道统论的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中西融合之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牟宗三先生就中西化的内涵区分道统、学统与政统。他认为中国化有道统而无学统与政统。但他又以为在中国化内道统即是以仁教为中心的道德政治或礼乐政治教化系统,直言之,即是儒家的思想与价值系统。在此了解下,他以为道统、政统与学统是一件事。但这些说法十分笼  相似文献   

7.
“文道统一原则”和“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道统一原则,是指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内容必须借助形式来表达,形式必须为表达内容服务,所谓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即思想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再明确一点就是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颇。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  相似文献   

8.
颜子诠释是陆、王心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对宋明儒学道统论由“轲之死”到“颜子没”的转换,显示了心学的学术精神由知识到思想的不同追求的变化。即,心学通过对颜子的诠释,要求超越传统儒学知识性学问的局限,回归到没有现成知识却无所不知的心灵本性,也即思想。道统在心学中本来只是一个幌子,最后却使这种转换的意义模糊了。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反传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儒家道统的藐视方面,其反叛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时代风气密切相关,这种思想对明清时期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潮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黎怀智的逃禅,是源于对儒家道义的坚守;是勇于担当在清朝入主中原、中华汉文化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的严酷背景下,传承千年儒家道统这一“人天债负”之责;是对人格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的中国皈信者杨廷筠遵循其传教士教师的耶儒综合途径,在其著述中表达了一个被称为儒家一神论的神哲学体系。儒家一神论在宇宙观及价值观的根本点上背离了新儒家道统,它与传教士输入的西方神哲学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思想统绪,但这个新的思想统绪在中国哲学史上至今未得到恰当的定位。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儒家道统的视野里估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道统一”的“文”与“道”是借助于古人的说法。“文”泛指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泛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即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秦敏 《成才之路》2014,(35):I0006-I0006
正"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所谓"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就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干巴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以达到"文道统一"的。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渗透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  相似文献   

15.
史料证明孔子删诗说难以成立,孔子与<诗>的关系是编辑关系而非著作关系.孔子编辑<诗>的标准除了思想内容之外,还有美学标准,并注重知识性.其编辑思想自然脱离不开他一生所极力倡导的"仁",并体现出中华一统的思想.孔子对<诗>的编辑工作主要是"去其重"和"正乐".  相似文献   

16.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对儒家道统论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道统谱系方面的完善,而且在于从哲学高度将《中庸》的思想与《尚书》中十六字心传作为儒家道统内容加以会通,并且其会通的一个关节点就是具有时代性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兼谈“文道统一原则”之谬黄立中“文道统一”这条古人文章写作原则,被移作语文教学原则已30年之久。因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一些语文界人士主张语文科中的思想教育(德育)应采取“渗透”的方法。虽然有的提法如陈慰冰先生...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语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两关系密切,语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道统一”的原则,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恰当的时机和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护道统思潮盛行。为了排斥佛老异端,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学者们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王船山奉张载为正学,批判地吸收了各派思想,批驳了佛教的“空”、道家的“无”,以发展的理论观捍卫儒家道统。张伯行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提出了一个自伏羲至朱熹的完整的道统谱系,还整理了闽学和伊洛  相似文献   

20.
报人的素质     
新世纪的报纸编辑应从单纯字编辑向技术编辑和思想编辑方向上努力,做一名业务、思想都过硬的编辑。编辑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报道的思想深度,职业修养将决定他的版面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