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保成 《东方文化》2002,(2):100-109
随着2001年的钟声敲响,新世纪究竟从哪一年开始的争论已经不再有意义。或许可以说,这一争论是无数人为制造的麻烦与困扰之一,它本来就不应该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神话是人类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既勾画出了远古时期人类在自然界繁衍进化的历史足迹,同时又以丰富的想象和传奇的故事彰显出不同地域和国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其中"雷神"这一形象频繁出现于多个神话体系中,承载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此笔者粗疏地谈一谈古希腊、北欧以及中国神话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雷神形象,尝试挖掘其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一、宙斯:欲望与权力之"雷神"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居住着以宙斯为首的  相似文献   

3.
沈庆利 《东方文化》2002,(3):124-126
本可以算是一篇读后感,是关于张梦阳先生的一篇题为,《我观王朔看鲁迅》的章的读后感。张梦阳先生的这篇章最初发表于《学自由谈》2000年第4期,后又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最近则被收于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一书中。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1998年的最后一大,人忽然有了一种岁末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是不是仅仅由“岁末”二字引起?如果日历上不标明今天是12月31日,这一天又与别的任何一天有什么区别?而且,“12月31日”或“岁末”,是否对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这种说也说不明白的感觉,我想,这恐怕就是我进入你的“精神生态”问题的一个入口处?  相似文献   

5.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 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关于该民族的汉译族称,历代有不同的译写形式,但都源于"Uigur"一词。它在公元前3世纪时属于丁零的一支,后者在汉晋时期又被称丁令、狄历、敕勒或高车。至北周、隋代,它又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峡学”与“三峡文化”的构想杨铭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三峡工程的议案后,三峡工程已经开始上马。由于修建三峡水库从开始提出至今已有70余年,具体的大坝方案也经过30年讨论,而且工程上马后还将涉及文物保护、移民开发、环...  相似文献   

8.
关于方言“”字□何平何治海“”字,读diΔ音,在川东北的宣汉、平昌、达县、万源一带的民众中广为口传。但无法写出汉字,只有用注音来表示,深感不便。《宣汉县志·方言》中,虽列出“下边”的对应词,但读音注为“tiΔ”,与广大群众的口头读音不尽相符。今...  相似文献   

9.
刘纳 《东方文化》2003,(4):28-32
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里,存有一些写信人不愿公之于众的信件。例如,1919年陶孟和致胡适信,由于讲了一个姓傅的人“据云品学皆无”之类的坏话,曾嘱收信人“读后请焚之”。而收信人胡适并未按照写信的要求“焚之”,却保存了下来,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是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中发展的,从时间结构来看,时长时消,繁荣与衰微交替进行;从空间地域来看,此起彼伏,兴衰和凋敝同时存在。这一点对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文化模式复杂的大国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时代体育文化变迁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变迁曲线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甚至可以说,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史。然而在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变异”现象,为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春天,我在新创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天人合一新解》(以下简称《新解》),阐述了我最近对东西文化关系的一些新的想法,大概仍然属於野狐谈禅之类。不意竟引起了很大反响(柴剑虹、向云驹等先生相告)。同时,我自己也进一步读了一些书。我并无意专门搜集这一方面的资料,资料好像是自己跃入我的眼中。一经看到,眼明心亮。我自己也有点吃惊:资料原来竟这样多呀!这些资料逼迫我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14)C年代测定仇士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定出夏、商、周三代历史年表。近代尤其是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工作有很大成绩,为研究更、商、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考古学可根据发掘的夏、商、周遗址和文物,对其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14.
15.
《寻根》2020,(4)
正"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他们在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逐渐深入.兴起了许多热潮。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对现实的补充和调节功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逐渐回归理性。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和谐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中.成为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些潮流中,国内的“国学热”.国外的“汉学热”尤为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文科技”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文科技”型人才的培养张岂之[说明]1994年11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团委出了一个题目"21世纪知识精英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体系问题",要我给他们作一次讲演。这里发表的就是我这次讲演的提纲。20世纪即将过去,将要来临的21世纪将是一个以和平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说书——世界口头艺术的瑰宝从宋朝(960—1279)起,就有历史资料证明职业化讲故事,即明朝以后的所谓“说书”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广受欢迎。在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中,说书人已成为市场和集市的固定角色。这种艺术经过发展延续至今,仍然基本保留着口头传承的形式。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地方上有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说书活动。问题是,面对现代媒体和现代生活方式,这门艺术能否流传到第二个千年?21世纪伊始,出生且成长于上个世纪早期的说书艺人均已步入暮年。但他们中许多人作为这门传统艺术的大师,仍然相当活跃。20世纪的战争和革命,曾让说书人的生活条件大起大落。而近年,他们又需要面对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工作、休闲、娱乐方式和从前显然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观念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革。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道,在现代化媒体技术来临之际,说书人的口头艺术能否继续支撑下去。我们认为,现在该是国际社会负起责来,保护这种独特的口头艺术的时候了。新的媒体技术是对于说唱艺术的一种威胁,也应是保护这些现存艺术的一种绝佳手段。扬州评话——令人自豪的一种地方说书传统从整个中国来看,口头说书的历史可以从文献中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从地方上看,那些迄今仍然活...  相似文献   

19.
舒芜 《中国文化》2009,(1):87-89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说“没意思”》一篇,这个题目就使我一惊:“没意思”三个字,不是亡友荒芜最后岁月里经常挂在口头,好象一个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吗?  相似文献   

20.
关于“暴民”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初,我在《南方周末》发的一篇短——《警惕暴民意识》中说:“暴民意识和清官意识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情绪。现在,清官意识不管如何改头换面、冒充新的东西,舆论还是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作为负面的社会现象来批评的,而暴民意识则不然,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一曲《好汉歌》唱遍大江南北。许多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老百姓从内心里羡慕那些敢于‘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暴民。把它看作解决社会不公时可供选择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