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晓东 《甘肃教育》2011,(16):77-77
"国事"与"国是"是一组同音近义词。虽然两者都是名词,都涉及国家政事,但其间却存在着一些区别。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意为国家大事,其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又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国是"意为国家大计,其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  相似文献   

2.
正遇逢国家有非常重大的会议召开,成语"共商国是"也频频在媒体报道中露面。然而,由于未能准确理解"国是"的含义,不少人便在无意间将其与"国事"相混淆。"共商国是"本为"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相似文献   

3.
“国是”与“国事”是两个读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的词语。由于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在选词填空时,一些同学往往会跟着感觉走,结果很容易出错。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时序刚刚过了立春,长江两岸就充满了春天的_______,风开始变柔了,水开始变绿了,小鸟的叫声变得更活泼了。②澳大利亚帮助日本发射6颗卫星,其中4颗为间谍卫星,它们将被用在亚太地区_______情报。③人大代表汇集北京,共商_______。A气息搜集国事B气息搜集国是C氛围收集国事D氛围收集国是这道题很多同学会选A项。因为一般不讲“充满春天的…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1日《联谊报》上有这样一个句子: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应北京政府之邀,扶病北上,共商国事.(《未在灵堂悬挂的挽孙中山联》)  相似文献   

5.
“国是”即国家大计。语出《新序·杂事》:“君臣不合,国是无由定矣。”“国是”与“国事”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国是”强调“大政方略”一层意思,多指那些带战略性、全局性的国家大事。而“国事”多指比较具体、实在些的国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两个词不能随便通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语文知识》2005,(12):20-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国事”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对“国是”的解释是“(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它们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呢? “国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  相似文献   

7.
国是≠国事     
国是≠国事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唐惠忠《谭嗣同》首句有“定国是之诏”一语,人教社版课本译为“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是对的。但接着注“国是,国事”则不妥。《现代汉语词典》注:“[国事]国家大事”,而另有“[国计]<书>国家大计”。闵龙华主编《现代...  相似文献   

8.
国是≠国事     
国是≠国事————陕西/田宗昌《谭嗣同》一文对“定国是之诏”所作的注释是:“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国是,国事。”这条注释的前半部分无疑是十分准确的,但后半部分把“国是”训为“国事”,这显然是编注者混淆了两个词的内涵,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国事”和“国是”是一组同音同义词,它们都可以表示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事,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异:  相似文献   

10.
文源 《老年教育》2014,(11):47-47
<正>"国事"指国家的事务。例如:(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他直到七十多岁,仍在操劳国事。(3)这位领导人曾多次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国是"指的是国家大计。例如:各界代表畅所欲言,共商国是。"国事"泛指国家的事务,包括重大事务和一般事务。"国是"则多用来指国  相似文献   

11.
“国事“和“国是“是一组同音同义词,它们都可以表示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事,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异:……  相似文献   

12.
对"国是"与"国事"的用法,经常出错,特别是每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更是高得惊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代表、公众误用的现象也就随之水涨船高.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3.
在过渡期间,人们大都关注政制衔接,似乎忽略了教育过渡九七问题。香港岛中学由本学期起,首次开办了“中四国事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祖国,将来成为一个有贡献的特区公民。香港岛中学校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长杨耀忠畅谈了创办上述课程的抱负。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小童群益会发起举办的第二届"我的祖国"暑期阅读国情奖励计划不久前结束。2007年暑假,香港25所小学和23所中学共计1.3万余名同学参加,他们通过阅读人物故事、歌曲欣赏、时事新闻评论及思考中国面对的问题等四方面来认识中国及思考中国,并把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家庭教育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刻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1]。因此,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直接的引导功能,家庭既是儿童学习社会规范、道德规则最重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国事评点     
国事评点2月,时光踏雪而来,并将从这里走向更加明丽的阳春。2月19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一年前,邓小平同志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走完了他93载不平凡的历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  相似文献   

17.
裕泰茶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这小道具的使用,可说是独具匠心的.历经三个朝代的茶馆,其摆设是经过多次“改良” 的,就连佣人都由伙计改成了“女招待”!而唯独“莫谈国事”这个小道具未被“改良”掉,并且随着朝代的更替剧情的深入,它变大了,增多了,你能说这是偶然的吗?!显然.这是老舍先生想利用它告诉人们:晚清也好,北洋军阀也好,国民党也好,其统治集团都是腐朽不堪,都是反人民的;在那样的社会里,让人民“莫谈国事”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8.
编者推荐:第一篇点题的句子是“我会一时被蒙蔽,那么高高在上的齐王呢”——字里行间有“举一反三”。第二篇点题的句子,从字面上看是“三生有幸”,从文义上看是“听了邹忌一番掏心窝子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极言幸运之深,此后不再受蒙蔽。  相似文献   

19.
20.
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从欧洲大陆侵入不列颠的盎格鲁人、撤克逊人和裘特人经过长期混战,相互兼并,先后形成了七个王国,即撒克逊人建立的埃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苏塞克斯,裘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以及盎格鲁人建立的东盎格里亚、麦西亚和诺森伯里亚。各王国相互争雄,长达二百年之久,直到九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才将各王国联合在自己的政权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这段时间,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七国时代”。这些王国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