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用真情感染学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动。使思品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一、捕捉“生活现象”,感悟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其实就…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思品课堂上,以本为本、闭门造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种教学缺乏与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横向联系,忽视了与家庭、社区等教育渠道的整合,教师只重视教育内容的单向传授,不注重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现实生活状况相联系,学生道德情感得不到真实的展示交流,导致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而是“活的、直的、动的、用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教材的每一课都蕴含着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教材内  相似文献   

5.
赵小燕 《湖北教育》2002,(21):25-26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情感作为一种中介力量,能促进知行统一,能增强意志能力,它能通过人的主观体验,即通过内省→认同→内化来实现。这一点,在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中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证明,为什么情感体验具有这种功能呢?主要是因为它有三种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激情引趣,释疑解难,辨析明理,强化意识,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一、媒体导入,激情引趣 1.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要诚实》一课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国王为选择王位继承人,将煮过的“花籽”发给孩子们播种,几个月后,当别人手捧盛开的鲜花送给国王的时候,只有一个少年抱着空花盆伤心地哭泣,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了一定的情境,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8.
谢志辉  郑平 《湖南教育》2003,(22):47-47
一、运用CAI形成道德表象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形象,而运用CAI能为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创造各种情境,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在良好气氛中接受教育,形成生动的道德表象。如教《爱惜粮食》一课,因为小学生没有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艰辛,教师就用课件呈现一粒种子培育生长的经过———农民从播种、插秧、除草、灭虫、施肥到收割、加工的过程,启发和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性。二、…  相似文献   

9.
10.
11.
思品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重要阵地,通过思品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不了解学生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理解学生的教育是专制教育,不懂学生心理的教育是错误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不是教他们如何去做,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做.大家都知道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最终为社会服务.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2.
13.
不论新课改教材,还是现行教材,探究式学习在思品课中尤其重要。中学思品教材与以往的政治教材相比,减少了道德教育说教,进一步增加了心理疏导内容;减少了单纯的政治理论灌输,增加了联系社会及学生生活的实例分析;减少了结论性的东西,增加了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传授灌输的方法,要挖掘富有探究意义的内容,创设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好思品课。  相似文献   

14.
张琳 《湖北教育》2003,(5):46-47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借用种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其中,运用对比教育的方法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多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道德情感的产生,对学生道德行为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常常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实现内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明显缺失.主要体现存三个方面:一是品德的内化问题:二是品德外化问题:三是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德育观念悄悄地发生剧变 ,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观受到了挑战。而德育 ,尤其是主渠道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也相应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何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 ,使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 ,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一、应塑造灵魂灵魂指的是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永恒的终极价值追求。信仰、世界观、价值观是灵魂的核心 ,它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 ,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持有的理念 ;理想和道德是灵魂的直接体现。有灵魂的人应是这样一个人 :即他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关注智慧 ,有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