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以决绝的姿态对其予以抨击,尤以对其重要命题“中庸”的批判最为激烈:通过梳理鲁迅对“中庸”的态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鲁迅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
中庸思想与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受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受中庸思想影响至深:第一、“执用两中”与注重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执用两中”是指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把握矛盾对立面的两端,并进而把握矛盾的诸方面,这样才能符合中道,才能达到仁和礼的完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书法     
<正>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一个不同的侧重点。在讨论理想的中国妇女时,笔者已经指出,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  相似文献   

4.
中庸思想辨析——兼论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杨晓宁孔伟近年来,随着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孔子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他的思想的现代意义更是学者们热衷探讨的话题。由于孔子思想体大思精,本文仅就其中的中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6.
作家和书法作为历史文化的"中间物",其文化功能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即以此为主要视角,来观照鲁迅与中国书法文化的关联和融合,解析鲁迅书法文化活动作为其文化创造行为所具有的诸多文化功能,即文化载体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交际功能、文化共生功能、文化纪念功能等。作为文化象征性人物,鲁迅不仅代表着"新文化的方向",而且他对书法文化的创化也代表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这对当今文化素养不高的作家文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庸》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其主要表现在行为方法论、道德修养论与德性政治论等方面.中庸之道的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时中与和而不同是行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但对这些思想的践行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表现不同;中庸之道潜移默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修养规范,主要表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慎独”等方面;中庸之道的中正、适度等内涵上升为一种德行和德性政治,以此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德性政治论最终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9.
春秋末期的著名哲学家孔子,十分重视对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他的思想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尚中"观念。以此为出发点,孔子建构了自己的"中庸"思想体系。本文即对此予以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怀民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119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之所以产生意境的原因;阐述了中国书法意境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前书坛在创作上由于受展览影响而缺乏意境的现象进行反思,提醒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重视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书法环境发生了三项根本性的变化:即书写对象变化;书写方式变化;书写工具变化。所以中国的书法研究与教育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要从群众实用书写的广阔领域中吸收营养,并为实用书写服务。当代书法改革的四项任务是:研究简化字的结构美学问题;研究开发新的书体问题;研究横写规律,特别是简化字横写的行书草书问题;研究开发新的书法工具——具有毛笔效果的电脑硬笔书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学理论中蕴含着“中庸”思想,在宏观表现出的折中调和的大融合观,在微观上体现出“执其两端,用其中”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4.
“中庸”这一概念,最早出于孔子之口.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作为一种美德,真是最好的了!但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在这里孔子用“中庸”这两个字,是表明他的最高道德标准的.对“中庸”二字的含义,并未作解释.  相似文献   

15.
陈立夫唯生论中的中庸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夫唯生论中的中庸思想杨慧清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主要人士陈立夫提出了一个“唯生论”思想体系,其基本思想包含在他于1944年发表的成熟作《生之原理》一书中,这一思想体系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色彩。其中,陈立夫论及中庸思想很多,先后提出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写字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而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使学生接受正规的铅笔书写训练,求全求美;中年级在练字基础上欣赏书法,体会书法的意境美;高年级时用书法理论指导书写实践——练,通过多练,字才能写得规范、漂亮,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唐张怀瓘《文字论》:“善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前人的这些见解都突出强调了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创作要重视内在的美,精神的美,而不能只流于空泛的形式美。形式应服务于内容。因此,书法创作应当在熟练掌握各种技法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情感性灵,创造出有生命力、有个性、有意韵的作品。意韵是书法美内在深层的表现,外在形式反而淡化,朝着凝练、纯正、意韵幽深的方向发展。外在形式上“删繁就简三秋树”,内涵上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加老辣、纯净成熟,进入通会…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作为处世之道,在中西伦理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者在产生、本质、基本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具有相似之处,但从实现的基本途径、人的主体能动性、实践效果和所构建的理想社会来看又具有不同之处。比较两者异同,对进一步把握中西哲学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影响中国古代书法文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政治的渗透和干预是最主要对原因.汉字的产生、书体的演变、书法的功能、书法教育、时代书风以及书法文化发展史上的每次潮流和风尚,其中都渗透着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值得不断追怀与研究,在他建构北大传统的过程中,除了德国的大学理念是他的重要理论源泉,曾经发挥很大作用外,中国传统中的忠恕、仁爱、信义等思想更是他方法论的基础。本文力图对他说的“只有儒家的中庸之道,最为契合”的中庸进行辨析,着力研究蔡元培中庸之道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