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历来被一些评论家和注释家们看作是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的姊妹篇。这种说法很有影响,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却是需要辨析的。笔者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以下均分别简称《歌》与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6.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长恨歌的诗歌内容进行解读,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层从相识、貌美、受宠、享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层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第三层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层为虚写。其次,笔者对李隆基及杨贵妃进行了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11.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清人赵翼说:"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乐于颂读,它的诗情意动人,词句隽美,读之不忍释手。近些年来,阅读了一些史书和有关诗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史事,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和事实不相符合,有些地方是有意掩盖和歪曲。本是一件极为肮脏的丑事,却美化成非常值得赞赏的美事,我不免又产生了疑虑。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相当浓郁的叙事长诗,关于它的主旨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本文作者持双重主题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是诗人有所寓托的爱情诗,全诗通过描绘李隆基和杨贵妃二人相识、相恋、相爱、相守以及分别后的悲伤思念,寄托自己对纯真不渝的爱情的无尽思慕和赞美.  相似文献   

16.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然而,对这篇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或以为是歌颂帝妃之间真挚爱情的,或以为是寄托深刻同情的;或以为是歌颂、同情、讽刺兼而有之的。笔者愿意南郭吹竽,东施效颦,提出一管之见,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主题具有多义性,其蓄含的思想永不止于讽喻、爱情之说。李杨爱情是诗的核心意蕴,其辐射出圈圈层意,“饥皇讽政”是一圈层蕴。其余还有“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的皇家逸文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感伤说。而讽喻兼爱情说则更趋近于白居易的思想和意图,从审美角度上讲更趋于真实性、完美性。 《长恨歌》内容较复杂,对其主题评说虽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但“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力求从作者生活背景及思想真实意图上去体会这千古绝唱。 从白居易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诗篇内容为基础,结合相关史实及白居易个人的思想与创作实际分析指出: <长恨歌>的主题是表达对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9.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但其主题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无疑更增添了人们去探讨它的诱惑力。为此,笔者在本文就《长恨歌》的主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也算这经久不衰、百家争呜的探寻中的一家之言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