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玲 《科学课》2008,(9):40-4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力图体现观察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注重体现开放性,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商议活动规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规律,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和延伸,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2.
章小亮 《中国德育》2007,2(7):75-75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人类历史上所有取得过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走过60多年历程的《山东教育》,步人新世纪后,在报刊林立、学术期刊越来越萧条的时期,以自己的心血、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真诚,独树一帜,勇立潮头,愈来愈呈现出大家风范和气度。作为《山东教育》千千万万个忠实读者中的一员,我也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闫学 《师道》2004,(2):44-45
展读《论语》,处处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儒雅和谦逊的君子作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小知人也”,夫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却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表露的是一种以他人为上的可贵的谦逊。再如“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也”之句,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他把自己学识渊博的原因归结  相似文献   

6.
波特的《老人》和《他》两个中短篇故事充分揭示了语言与人物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那些会言语的人物不仅书写自己的身份,还构建语言来书写他人,通过书写他人来表达自己主观理想化的身份观和现实观,颠覆他人形象以衬托自己或者达到其他目的。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有助于读者明白波特的无声世界为何有声有色,无语人物又为何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创新阅读的要求,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里再三强调“自己的”: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评价等。显然,是在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在这种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再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定论,而应追求阅读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进行刨造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张电春 《现代语文》2008,24(5):42-43
说明 《出师表》作为千古名篇,自有其不可言说的魅力。教师的想法是从文字本身入手,通过对段落中关键字词的领起收束作用以及相关句子的起承转合来分析经典,感悟经典。这是一种艰辛而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在通译熟读课文之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落,抓住字词句,结合自己合理的想象、独到的领悟写出一段赏析文字。教师以自己的分析为例,抛砖引玉,供同学们学习、模仿、超越。结果同学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的德州,政府依旧沿用着19世纪70年代的法律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作为一名有知识有头脑的黑人,Melvin B.Tolson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同胞们做些事情,于是在空余时间他开始在学校中成立黑人高校的第一支辩论队,在辩论队成长的道路上.Melvin不断挑战当时的传统观念,反抗着当时的游戏规则,他反叛的精神和激进的教学方式不断遭到当局的审查,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最终,辩论队员们进入了哈佛大学的辩论殿堂,成为了第一支打败哈佛高才生的辩论队。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12):8-9
卢梭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卢梭在发表《爱弥尔》以后,遭到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和人身攻击,他不得不逃亡他乡过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对社会的污蔑中伤和友人的误解,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总结自己五十年的生活经历,写出《忏悔录》一书,表现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为维护自己人权尊严而进行的辩护和反击。卢梭自信他比那些攻击和迫害他的大人先生们高尚纯洁得多,他在书的开头说道: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我是小学生了教学目标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出示带拼音的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经长大,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光荣的。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开学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是本书的作者刘墉说的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 我才真正地理解到为什么作者要把这本书取名为《超越自己》。这本书是刘墉在他的独子刘轩考入全美国最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的第一年,写给那位怯生生的年轻人的一系列的信,教导他怎样面对限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呀!它久久地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竞…  相似文献   

13.
此书的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话是颇有见地的,因为要超越别人只须比别人更努力用功即可,而要超越自己,却是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极度挑战!作者刘墉先生在书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每篇故事的末尾还为我们讲明了一个个故事所揭示出的道理。不知不觉之中,这本书就被翻到了最后一页。合上书页,觉得好像胸有成竹似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使我那般自信,大概是那种“早上听到道,晚上死去亦足矣”式的满足和喜悦吧!好像自己一下…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悟读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词,是把自己对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无比悲痛和遗憾的情感,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生命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爱与关怀的人,巴尔扎克就在这样的人群中达到了从肉体到灵魂的穿越,他知道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的病态的疯狂,他解剖了那个时代人的灵魂,同时也为那个时代以至于后代和未来的人呈现了一颗痛苦而又伟大的受难的灵魂。毫无疑问,巴尔扎克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品简介: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以“牛虻”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亚瑟是勃尔顿轮船公司老板年轻的妻子和传教士蒙泰里尼的私生子。他从小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后来他看穿了教会对他的欺骗,特别是经过13年南美洲的苦役磨练,他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牛虻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激起读对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则是特别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还乡梦》自序【课文题解】这精深文是美援华裔诗人刘厥庄为自己的诗集《诬乡梦》一书写的库昌。《还乡多》是一不以百四怀乡和回国见图为题往的,充满爱国渡槽的中、英文对照请8。【课文简析】在这两自民坚,作章介绍了自己是组回走上文学适用的,回忆了对自己创作影间...  相似文献   

17.
正如读者谭徐所言,《丁香》和《婵》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语言风格也大致相同。尤其是两篇文章的前面部分。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事,需要严肃的态度。教师的习作毕竟不同于学生作文,太多的模仿似乎不太好,自然让人生疑。我们一再强调作者文责自负。如果受到某篇文章的启发,也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想写一篇文章,请一定以严肃的“创作”态度来完成自己的心愿。我们应该清楚,文章一旦发表出来,它将接受成千上万读者的“检阅”,他们将会以比文章质量还要严格、敏锐的眼光审视作者的创作态度,他们将会从人格的高度来看待作品与作者。我…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是我的最爱,特别是看到“小记者之家”这个专栏时,我的心更是跃跃欲试,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记者呀!我真愿意为杂志社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3.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4.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5.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揭题你有没有饿急了的时候?当你许久没有吃到食物,非常饥饿的时候,你最盼望什么?说说自己在饿急了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尊严》(板书课题),课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点评开课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讲述,再现学生自己生活中的情境,为学习课文故事定下情感的基调。二、初读感知,弄清“尊严”其义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语句,读准字音。犤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小声读、默读、大声读,找好朋友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