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出现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回转"并非偶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确实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但是文化研究只是翻译研究的外部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语言而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然而,翻译学的"语言学回归"并非回归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而是主要应该回归到普遍语用学的语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要翻译好文言文,除了要有扎实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功底外,掌握好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在答题时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今人阅读学习古人的文章,其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翻译,准确而恰当的翻译是理解与分析文章的前提。高考对古文知识的考查也明确地涉及到了翻译,然而在具体翻译时,有一些句式如果不加以仔细区分辨识的话,就很有可能使翻译不够贴切,乃至出现严重错误。其中"谓之"句与"之谓"句就像而不同,翻译时就应仔细辨识并区别。下文就"之谓"与"谓之"句式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4.
"神翻译"是一种网络流行的翻译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应该被禁止或打压。"神翻译","土"到极致的本地化翻译,还有故意误译,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化,同时也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抵抗。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以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为三大法则,其理论对中国特色词语"不折腾"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不折腾"不同的译文,探析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四六级、专八等考试中,都有学生放弃段落翻译,或刚看到段落翻译便出现为难情绪的现象,而在笔者多年的翻译教学中,也有学生多次参与CATTI翻译考试但翻译提升水平不高大量使用直译,从而出现分数不高,进而对段落翻译失去信心,形成习得性无助的现象。本文创新性的指出习得性无助在翻译中的表现,以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翻译观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信息的传递者固然应该隐于文本后不露痕迹忠实的传达原文信息,但是在翻译实践告诉我们译者作为有思想的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其翻译行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忠实,因此就出现了译者的现身问题。那么译者的现身是否是可以的,是否有助于翻译目的的实现。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理论作为支撑,将通过对中西方传统翻译观的回顾并结合相关的实践中的成功的翻译例证论述译者现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从出现的不同语境,通过大量例证,探讨了对文言文短语"甚无谓也"的合适的白话文翻译。以此也阐释了翻译要达到的效果是不苛求形似而是神似。  相似文献   

9.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笠"的翻译,登特-杨先生父子首选"hat"作为译文,只有一处译为"cap"。对比分析二者意义,笔者认为"hat"比"cap"更适合翻译中文的"笠"。译者对于"笠"的翻译,服饰词汇用词前后多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此外,译文存在误译现象。最后,译者多次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省略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句式,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往往融合在句子翻译题中,但忽略了句式,往往会在句意理解、翻译中出现"黑障".下面结合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热点句式作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大学英语》中,每单元都设计了"英译汉"练习。由于缺少系统的翻译技巧训练,学生在翻译时难免会有错误。本文归纳了学生翻译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达雅"自提出以来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其中的"雅"字首先受到非议。有的人提出"雅"是多余的,不应该作为评价文学翻译的标准。本文指出"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不应该去掉,并对此观点进行了解析。本文分别从"信""达""雅"三者之间关系与文学翻译的特点这两个角度分析"雅"作为翻译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刘娜 《海外英语》2011,(11):180-181
从2010年"给力"一词出现在网络中到被大众所接受、普及,以及出现"gelivable"这样被认可的翻译,该文作者从零翻译、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以及文化层面分析了该翻译的合理性,由此预见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商务合同也逐渐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成为商务活动,特别是涉外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商务英语合同汉译中存在的诸如未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专有名词翻译不准确、表达不够地道等问题,结合商务合同"忠实、准确、统一"的翻译标准,提出"理解准确、表达规范、语句通顺"的翻译原则,并探讨了商务英语合同的汉译技巧,旨在提高商务合同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晓伟 《考试周刊》2008,(10):173-175
"等值"是翻译语言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翻译理论家试图依据某种语言学理论在不同的层面上取得等值,而对等值的界定也不太一致,有形式上的等值,也有意义上的等值,还有功能上的等值,但是所有对等值的讨论都未能注意到一个问题,即一切翻译等值的前提都是对原语文本的正确的理解,在这一点上语言学派并没有给予重视.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阐释学的出现弥补了语言学派的不足,从源头处道出了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袁帅 《海外英语》2014,(6):157-158
传统的翻译理论要求译作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一旦违背了忠实原则,译文的价值将大大下降。然而,文学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存在:一些"不信"的译本成为畅销书。翻译中为何会出现"不信"的译法?"信"与"不信"究竟孰优孰劣?本文将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研究翻译的"信"与"不信",究其原由与发展过程,以促进翻译实践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必修教材1课文《鸿门宴》中,在第24页注释22将"大礼不辞小让"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笔者窃以为:教材和教参的翻译均有误,这个句子应该翻译成"行大礼不回避受小的责备"。之所以这样翻译,原因有二:一、这样翻译切合词义。首先,教材和教参的译者将"辞"译成了"讲"或"计较"。而笔者查了《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字之下,均无这样的义项;倒有一个常用义项"推托、回避"。其次,译者将"让"翻译成了"谦让","让"当"谦让"讲,本没有错。可是问题在于,在"大礼不辞小让"中不应该这样翻译,而是应该翻译  相似文献   

19.
马琰  王峰 《商洛学院学报》2014,(5):46-49,60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英、汉诗歌作为两种文化的产物,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出现不和谐现象。从文学翻译的"和谐说"视角探讨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汉诗英译实践中的和谐和偶尔的不和谐现象,并强调应当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更好地顺应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0.
相比普通意义上的翻译,自译的特殊性在于译者享有更大"自由",即常常对原作有更多改写,这似乎违背了翻译"忠实性"的本质要求,因此有很多关于自译是翻译还是创作的争论。以熊式一自译小说《天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中国传统风俗和文化符号的翻译为关注点,从翻译伦理角度分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自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灵活变通,不囿于文本形式的束缚,而在写作意图层面,是恪守"忠实性"原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