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稿三得一得:母亲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虽只上过三天学,却特能侃。妈小时闹日本鬼子,家穷,就整天挎着烧饼篮子沿街叫卖。因常与读报人交往,于是总认为报纸上的东西是神圣的。如今,我当新闻干事,经常把发表的一些与家乡有关的文章寄回家。这时妈就更有了侃资,动不动“我的三儿子如何如何”。可我每次探家,妈却说我的文章“一般化”,并说“若我上学,准能写出好文章。”一次,她悄悄问我:‘咱B不能写妈一篇?”我点点头。后来,我写的《开朗的母亲》发表了,读给她听。没想到妈却板着脸道:“一激化,不深不细,不像我儿子… 相似文献
2.
案前有一盏台灯,一盏无极调光台灯。这盏灯,已伴随我度过数百个不眠夜,看着我将一篇篇稿件写了又抄,抄了又改。那是我调进县人武部不久,部领导安排我写一篇稿子,白天采访完成,晚上在昏暗的电灯下铺笺走笔。这时候,刘政委推门而入,要和我研究~下写作路子,于是,我和政委边谈边写两个多小时,稿子总算完成。我探着酸痛的双眼,送走政委。第二天晚上,正当我准备挑灯夜战时,政委又赶来了。这回,他带来一盏台灯,帮我插上电源,调试好亮度,并嘱我劳逸结合,注意保护好视力。顿时,我的心头一热,眼睛里便有一股滚烫的东西涌出来…… 相似文献
3.
鲜花与汗水(散文诗)吴进国所有的成功,都述说着同一个主题:勤奋造就天才,天才在于勤奋;所有的辉煌,都蕴藏着同一个哲理:宝剑锋从磨项,梅花香自苦寒;所有的卓越,都揭示着同一个规律:卓越的成就来自辛勤的汗水。一海晶莹的汗水能折射出勤奋的光辉,滴滴辛勤的汗水能折射出人生之光的璀璨。在太阳下熠熠生辉的汗水,是托起成功之舟、焕发生命光彩,使人生走向辉煌的勤奋之水;是升华生命价值、唤醒生命潜能,使人生充实并富有的财富之水;是走出平庸、迈向卓越,铸就陷飞翅膀的洗礼之水;是孕育甜蜜、酿造幸福,结晶出丰盈硕果的生… 相似文献
4.
仅能吃苦是不够的吕坤胜陈胜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曾有这样一种体会:搞新闻工作不能吃苦是不行的。比如,有时为了一条新闻线索就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有时采访得不全面,还要跑回去重新再来;写稿时,晚上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稿子写得不满意,改个个遍八遍也是“家常便饭”;还要顶得住冬天里的严寒,夏天里的蚊叮……可见,不能吃苦干不了这一行。但是,对于初学报道的通讯员来说,仅“能吃苦”是不够的。有的通讯员虽然吃了“苦”、受了‘’累”.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稿子写了一篇又一篇,投稿后却都如“泥牛入海”,杏… 相似文献
5.
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一页页将时间的巨著翻阅。我们匆匆地走向风雪和梅花装饰的封底又走向柳绿桃红、芳草连天的封面。于是,我翻开2002年的第一页日历,就在心之弦上奏响了一串串亮丽、清纯的音符,把这春之声、心之声,书写在白雪覆盖的扉页上。人生之路,有许多路段是陡峭、崎岖的;人生之书,有许多章节是精彩迷人的;人生之歌,有许多欢快的行板,也有休止符。在这没有芳菲漫野,没有云霓飘闪的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5年来,新闻稿件不断地见诸报端,年年被上级和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并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在我多年从事新闻写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当好一名合格的通讯员,需要有三股劲:即热劲、钻劲、拼劲。 先说热劲,就是要热心学习。要学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好军事和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新闻业务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搜集和积累资料。这些年来,我注意把报纸杂志上心爱的文章剪下来,分类贴起来。为了搜集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平时,不论走到哪 相似文献
7.
勤耕我那块“自留地”(散文)入伍第二年开始,我把笔当作犁耙,把稿纸当作未开垦的处女地,把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思想种子,一点点撒在这块处女地上,希望在这“自留地”里长出新闻和文学的珍珠。这样,我的业余时间和星期天从此归属于我的“自留地”。每一个星期天,我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收获一点“果实”。这些“果实”的名字就叫新闻、散文。诗歌,偶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为了收获,我用意志和毅力战胜懒惰,用信念和决心去克制悠闲。心田干枯的时候.我打开录音机去寻找天地间的生活沃土,轻轻的培植在自己的那块“自留地”里… 相似文献
8.
爱我所爱刘文桥一天,几位同乡在一起“侃”起了几年来的军旅生活。小李突然问我:“小记者,你若不是搞新闻报道,现在肯定过着军校生活。你后悔吗?”我坚决地回答:“不!”似乎心底深处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在呐喊:爱我所爱,何悔之有!一本日渐丰厚的见报稿件剪贴本是我辛勤耕耘的收获。一年前,在连队当文书的我,无意中在图书室翻到一本《新闻写作入门》,闲暇一读,深被吸引,进面便爱上了她,而且爱得发痴。从此,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并将稿件一篇篇地往邮筒里塞,希望也随之飞门远方的报对。然加,一天天过去了,寄出去… 相似文献
9.
走出逆境(随笔)碧波人陷入逆境,往往会诅咒自己的命运,愤恨世道的不公。其实,逆境却更能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发,使人走向成功。我有一位要好的战友,家境十分贫寒,两次参加高考均以2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在这种情况下,他带着一腔热血和美好追求来到部队,不料入伍第一年在一次司机训练时的意外车祸中失去了一条大腿,美好愿望破灭了,残缺的人生便这样开始了。而这位历经生活磨难吃尽人间苦头的大巴山的儿子却毅然扬起了身残志坚的风帆,甩掉了头上沉重的包袱。他让战友帮他买回笔纸书籍,练起了书法和写作,同时他报名参加了军… 相似文献
10.
成功,就在下一步等你 还是在我初学新闻写作的时候。那天,我捏着第100篇稿件,心事重重地来到办公大楼的邮筒前,在把稿件塞进筒口的一霎那,我对自己说:如果这篇稿子依然石沉大海,就向主任辞职回连队当排长。 其实,我当初到机关就是个错误,从陆院毕业不久,便调到机关担任新闻干事。我惶恐地想,连新闻“五个W”都不知道的人,能担当得起指导全团新闻报道的重任吗?然而主任在听了我的百般担忧后,只是笑着拍拍我的肩说:“小伙子,我相信我不会看错人的。” 为了主任的这句话,我卖命地在新闻领域里折腾。为了写稿,我常常… 相似文献
12.
夜,练笔的良机(随感)蒋凯鸿我喜欢在夜晚练练笔,写点东西。晚饭后,独个儿散散步,在散步中回味一天的所见所闻,在所见所闻中去“淘金”,去发现美,挖掘美,有时也挑挑“骨头”。于是立意、构思,产生写作欲,回到家里,拉亮电灯,伏案疾书。或被新人新事所感动,或被歪风邪气所激怒,短则个把钟头,多则三四个小时,一篇千字短文便跃然纸上。尔后,深深地嘘几口气,做一会儿简单的活动操,使乐滋滋地熄灯上床,甜甜地进入梦境,迎接又一个战斗的黎明……入伍以来,我就是这样利用“良宵美后”坚持练笔,从原来文句不通的半文盲,到被… 相似文献
13.
规矩不知始于哪年哪月,报道组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谁收到稿费,都要意思意思。新来的小张似乎还不懂规矩,稿费收得最多,却从没表示过。尽管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别别扭扭的。星期三上午,小张收到两张汇款单,共35元。这次大家不再沉默了,叫着嚷着让小张请客,小张笑笑就出门了。“是心疼他的钱吧!”大家想。两天后,小张又收到稿费,大家一商量决定主动替他“办”了。当拉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来自大别山区的信件:张叔叔您好,寄来的钱收到了,我已交上学费,又背起了书包,坐进了教室……大家沉默了,心里像钻… 相似文献
14.
一次特殊的奖励○朱帆在我的军旅生涯中,获得过不少荣誉,但是让我珍惜和感到难忘的,还是班长给我的一次特殊“奖励”。就是这次特殊的奖励,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永远和班长保持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战友情谊。我的班长是一位城市兵。分到他手下,的确是一种幸运。那一年我们分到营部的共有10名新战士。也许是班长希望他的兵青出于蓝胜于蓝罢,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调动我们这群新兵的积极性,他实行了一个并不正规的“班嘉奖”,每月评选一次。尽管这是最低层次的表彰,但我们10个新兵还是挺当回事的,都希望能够获得第一个“… 相似文献
15.
活到老学到老酸甜苦辣都尝到○姜魁元我是湖南省郴州市农业银行的南下离休干部姜魁元,现年80岁。生长在旧社会,抗日烽火连天,日寇践踏中原故乡大地,靠慈爱的外婆扶养读书。家乡沦陷当了亡国奴。日寇红膏药飞机九架轰炸遂平县城,外婆被震死,以后失学在家,怀着国仇家恨,在新四军游击区,利用河滩草地,与放牛娃办起“牛背”学校,跛腿的慈母靠借贷供我最后考上了中原名校河南省立开封第一高中。人民解放军三次打下开封,学校南迁苏州远郊,以后我冒着生命危险通过长江封锁线,并带几位同学回到开封投入中原大学,沿途风餐露宿,尝尽… 相似文献
16.
师徒缘○许健 “师傅”调走了,我蒙了。事情来得好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年前,从未涉及报道工作的我被调到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对我传帮带是政治处协理员王翠玉,我亲切称她为“师傅”。“师傅”先是给我进行新闻基础知识补课,从采访、观察、琢磨到最后的下笔、修改、投稿。“师傅”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心得体会一点一滴教给了我。从第一次采访到第一次用稿,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激动心情。当我兴奋地拿着“小豆腐块”跑到“师傅”面前,“师傅”也笑眯了双眼:“哟,处女作发表… 相似文献
17.
电话那头的妈妈(散文)陈桂玉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和令人今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第一篇稿件“问世”了。在我心喜难耐的时刻,控通了家里的电话。“喂!妈妈,我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电话那头奶妈由于激动而变得颤抖的声音给打断了:“小玉,报纸,妈妈——看到了,妈妈看到你的文章、看到你的名字了。”妈妈的声音由激动变成了平静,又有平静变成了颤抖:“孩子,你从小到大,妈妈在你身上只激动过两次,第一次是你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第二次就是今天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妈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经常告诉妈妈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仿佛刹那间,昆明报业狼烟四起,白刃格斗,刀光剑影。这场“春秋争霸”战在该市的几家都市类报纸中激烈进行,难解难分。从读者和市场角度看,此间的都市报纸大抵有四五家:《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 相似文献
19.
“人才主任”──周海涛李虹 曹玉江 宋传波 在我们所属的第460医院里,有位被大伙交口称赞的中校军官,其原因在于他不仅和谐可亲、宽厚待人,而且还为我院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秀和新闻人才,为部队的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叫周海涛,是我院的政治处主任,我们亲切地称他为“人才主任”。 周主任是河南省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名人。近10年来,他先后有1000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闻与成才》等军地报刊上发表,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帮青年作家和新闻界的朋友。1997年下半年,周主任到我院上任… 相似文献
20.
某旅加强培训新报道员一批新战士加入通讯员队伍 本刊讯 函授学员解晓来报道:3月6日,济南军区某旅报道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军官学习室隆重举行,有18名报道员参加培训。这是该旅为提高报道员采写素质,培养人才,开拓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