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更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基础教育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纵横     
教育纵横基础教育在跨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二是认真实施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保证基础教育的投入,保障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即“两基”“两全”“两...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课题。从几年来基础教育的运行现状来看,转轨的力度很不够,某些地方“应试教育”甚至愈演愈烈。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接触到不少地方、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走过不少学校,其中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层次,它担负着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初中师资的任务。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之势。国家教委提出:“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协调,把基础教育的体制由升学教育为主逐步转变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而农村初中教育的‘转轨’尤为主要,它既要成为当地的教学中心,又要为科技普及和文化建设服务。”为适应“转轨”的需要,师专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否则很可能会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后腿。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机关,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指导、协调的职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一、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在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中的宏观调控和导向协调作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坚决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和影响,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命运的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重大改革,作为全面基础教育先进县,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加速转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经研讨、论证,我县确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工作的基本思路,即明确目标,把握关键,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国提高。制定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二、三、四、十”方案,即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基本点,抓好三项改革,实施四大工程,采取十条配套措施。一、明确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转轨”的问题便摆在全国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B标纲要》也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启‘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此,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提了出来,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转轨”或“转变”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以往和现行基础教育的反思,促使人们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与探索。然而,在由“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存在“应试教育”的偏向,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业务参谋部——教研室,在这种偏向中也在开展“应试教研”为之服务。为了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研室的工作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当前,教研室的“教研转向”要抓哪些主要工作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坚持在改革中寻求加速教育转轨的新路子,努力抓好基础教育,不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步改变了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出现了“三块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气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语文教育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气派,在挖掘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发扬古代语文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语文味”。作为一门民族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把古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次最深刻的改革。然而,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转轨?笔者认为:必须认清学生素质的“薄弱点”,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狠抓素质教育的“突破点”。一、认清学生的素质弱点,为转轨提供依据。教育转轨必须找准方向,认清目标,有的放矢,因校制宜,才不致于步人误区。其中找准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弱点是转轨的前提和依据。纵观当前的中小学生现状,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他们身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弱点:①缺乏责任感,社会公德较差。他们在家受到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这一转轨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来,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劳技教学的硬件配置条件不够是影响劳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升学教育”必须向服务经济转轨 全国人大、国家教委最近成立了“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研究与对策领导小组,组长张承先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一定要将基础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他说,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大障  相似文献   

14.
一、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高中校的紧迫任务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联系九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把多数不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对升学的那部分学生要打好全面素质基础,以利于高等教育完成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因此,高中校不仅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应该加速转轨。  相似文献   

15.
一、对“转轨”现状的估计 为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党和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为落实这一战略,就基础教育而言,必须认真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自80年代以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热,由素质的本质内涵、属性特征到素质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从观念到实践措施,无不进行了广泛讨论。尤其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全国  相似文献   

1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技必须办好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民族素质已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民族素质取决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无疑,教师素质就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常三性 《天中学刊》1999,14(1):109-111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三种形势:一是国际形势的转化,由两极向多极格局的转化。苏联解体及东欧巨变,对德育工作极为不利。二是国内社会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三是基础教育模式的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转型,基础教育的转轨,对学校教育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的对策,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基础教育和师专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教育层次,基础教育所需师资来源于师范院校,而师范教育的生源又来源于普通初、高级中学,它们密切联系,血肉相关。我在这里所讲的基础教育“转轨”和师专教育改革也是联系起来讲的。 所谓基础教育“转轨”,就是为了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现有基础教育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适当调整,把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为主逐步转移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  相似文献   

19.
战略“转轨”和教育“摆位”石崇英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里所说的优先发展,是就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而言的。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为什么必须...  相似文献   

20.
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人21世纪,是当今教育战线贯彻十五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所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早就明确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基本方针。所谓“应试教育”是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