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关于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有三种形式,即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卢、和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一方面要反对把社会主体当作唯一的主体,否定个体主体;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只承认个体主体,否定社会主体。构成主体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客体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客体的特征有三卢、,第一,对象性。对象性是构成客体的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客观性。客观性是客体的基本属性。第三,系统性。客体系统又有四种形式,即自我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这四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第一,是实践关系。第二,是价值关系。第三,是认识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实践关系是首要的基本的关系,其他两种关系都是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报表性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上市公司关联方(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之问的关联交易。在极短的时问内迅速增加财务报表上的账面利润,其最终日的是希望利用这种财务报表的改善来“捕帽”、保配、哄抬股价或者保住上市资格,而不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报表性资产重组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文章建立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博彝模型,发现中小股东基本不会对控股股东的选择造成影响,控股股东是否选择报表重组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给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随着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变化,原来那种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高校德育教育主体与客体问存在着互动性,德育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靠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靠主体教育形式和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需要德育主体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4.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5.
田径运动广泛展现美的题材,有美就要有人欣赏。部文阐述了田径运动审美活动中广泛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田径运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速写艺术中的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客体对于主体具有影响性;主体对于客体具有表现性。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速写艺术中的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于艺术本体之中的,客体对于主体的影响性和主体对于客体的表现性都是共同作用于艺术作品之中,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与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这一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克服学生主体的缺席、人文客体的迷失以及单一栽体的依赖。为此,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哲学术语。主体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主体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描写适合对翻译主、客体的描写。翻译主体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即译者;而翻译客体是译者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利用哲学观点,探讨翻译主、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关系,旨在使译者准确地把握翻译客体的多雏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翻译主、客体达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实际意义就是体育的功能与社会生活主体需要相联系所表现的同一性。每一个活生生具体的人都可以通过体育实践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梯上不断地登上新的高度,都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不断地在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的水平上实现自我,所以,每一个活生生具体的人的体育实践的基本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体育价值功能来源于体育的实践运动。体育的功能既表现为体育实践主、客体的统一,又表现为体育的功能,反映为体育实践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与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这一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克服学生主体的缺席、人文客体的迷失以及单一载体的依赖。为此,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主、客体的三个层次探讨了人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扩大,产生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的价值三个层次。人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了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语文课程目标将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过程。其主体包括作为“主要主体”的语文教师、作为“次要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辅助主体”的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其客体并不是各类课程资源本身,而是课程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主客体,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教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基础;工具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中介。真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要素。主体与客体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互以对方规定自身的存在及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根本特点是具有客体性 ,但又具有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呈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模式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新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一、重点高中相关政策的历史回顾1953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教育方针。同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办重点中学"。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示范学校的意见》并具体分配了各地举办重点中学的具体数目。1962年,教育部再次发出《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网络思想教育就是通过用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析关于主客体的存在性、特殊性、转换性的了解。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发挥在网络中的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了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的理论为新的教育发展开阔了新视野,在针对创新教育理论中提高教育效率和素质,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分析,了解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媒介的传播过程中,符号的生产和消费导致社会大众的客体化,这个视野中的大众的抵抗仅仅是对消费过程的抵抗,并不能让自己产生真正的主体性;由于虚拟的普遍化,在互联网上,个体与媒介环境分离的矛盾变为个体自身的矛盾,而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入;但是,作为任何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认识工具和传媒手段,互联网提供了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实践中的矛盾和探求解决方向的新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能指和所指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积极合作才能成功实现的,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上讲同方向两个分力叠加,合力效果最大,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比喻成两个“分力”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做两个“分力”之间的“角度”。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切入点以年龄为基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分为:老、中、青,三代,其思想各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因客体的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旨在表明如何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最适宜的“角度”,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