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其童话以唯美主义原则为表征,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意境。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从唯美主义文学创作来论述其颓废特征的表现,并从哲学、社会等因素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对唯美主义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作品中总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情绪,带有明显的世纪末颓废色彩。郁达夫作品之所以会有这样浓重的感伤情绪,除了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他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之外,西方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潮,特别是唯美主义对他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留日作家,滕固的文学创作具有唯美主义倾向。其主要表现为颓废感伤、病态的享乐和现实性强。然而相对于其他留日作家来说,他善于采用一种融古典与唯美于一体的委婉方式传达现代年轻人的苦闷,并以这种独特之处成就其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解读《马太福音》,并与《论语》比喻手法的对比,将《马太福音》中的比喻分为三个类别,阐明了《马太福音》中运用比喻的意义。寓言式比喻在寓言中包含多层次的比喻;象征性比喻,与《圣经》其他章节紧密联系,需要联想;抓取事物特征,将人拟物化的比喻,与中国《论语》中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主要受独特个性气质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的影响。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制约,郁达夫选择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个性化和民族化的过程。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中国二三十年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和流变。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诗学思想中有着明显的唯美倾向,集中体现于其关于艺术的起源、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目的以及真善美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论述中。泰戈尔唯美主义既有对印度诗学唯美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与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中既有吸收借鉴,也有互动超越。  相似文献   

8.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19世纪后半叶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唯美派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唯美主义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征的探讨,达到对西方唯美主义的一个总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谷崎润一郎的创作高扬着唯美的旗帜,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谷崎润一郎认为美的承载者是具有迷人美貌的女性;美的塑造者是寻求欲望满足的男人;美的最高境界在于虚无缥缈的梦幻之境;通过美丽与死亡的结合达到美的最终归宿;美的价值通过人性本能的探索得以实现。这几个方面体现了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常规隐喻中的垂直性空间隐喻,亦日益凸显其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垂直性隐喻的形成基础出发,探讨垂直性空间隐喻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审美与立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艺术形成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教师教学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审美情感的培养、教师审美领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一些专家学者对隐喻的理解发表了很好的见解,文章拟在此基础上以《红楼梦》中的隐喻为例,阐释这些观点的可行性及在运用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responses to open question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s the personal metaphors expressed by prospective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ers, 46 science graduates and 41 economics graduates. The metapho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four categories of Leavy, McSorley, and Boté: the behaviourist/transmissive, the cognitivist/constructivist, the situative, and the self-referential. The results showed most metaphors to fall into the behaviourist/transmissive category, followed by the cognitivist/constructivist, self-referential, and situative categories, although some teachers expressed metaphors framed in more than one category. Of the 129 metaphors detected in the study, only one, of a chemistry graduate concerning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reactant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spective teachers' specific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rest were expressions of their overall vis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gardless of the speciality.  相似文献   

16.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persistence of teacher beliefs upon entering and exiting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Little research has explored teacher beliefs over the career span. Through an online survey instrument teachers (n = 110) choose which teaching metaphors most closely match their own under three conditions: upon first entering the profession, at present, and ideall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63% of teachers changed their conception of teaching over time. While very experienced teachers began teaching with teacher-centered conceptual metaphors,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careers some move toward student-centered metaphors. Newer teachers have a tendency to begin with and aspire to student-centered conceptual metaphors. Teachers whose metaphors for current and desired practice differed identified obstacles to, and suggestions for, a better fit.  相似文献   

17.
陈义海,作为双语诗人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创作历程,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他的诗歌曾经获得沃里克大学40周年校庆英文诗歌竞赛第二名。三十年来,他以浪漫、纤细的诗思为他理想的美而歌唱,并以清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了各具形态的艺术形象,也翻译出版过世界名著与文学著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本文以其诗集《狄奥尼索斯在中国》为基础,尝试对其诗歌的思想艺术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辛弃疾词的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继住开来,在时空表现艺术上创造了新境界。他受庄子哲学的启迪.不少词作超越了人世间的时空.在物象的时空中邀游。善于将历史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联系组合.呼唤起人们深隽的理性思考;喜欢用回忆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境界进行组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巧妙地将过去、现在时空进行组合,展现人生变幻和自己的曲折心路历程;善于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境界进行组合.形成古今对照.寻找历史兴亡的规律。他的时空组接方式多样灵活.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洪燕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142-144
教育审美化境界所具有的形象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决定了教育审美化境界必然是教育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者教学创新构思的不竭源泉,是教学效果达到高效能的审美场。要达到教育审美化境界,必须激活教育活动的创造性,张扬教育活动的情感性,挖掘教育内容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论张艺谋电影的视觉表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表现性是张艺谋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张艺谋电影艺术的视觉表现性突出地体现在他对造型、构图、场面、场景、光色等电影画面元素以及音乐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