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导读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导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从而根本改变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教法。教师为主导,就是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  相似文献   

2.
一、领会导读法的理论 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观点作为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主体、主导、主线,是分别从教学的认识方面、教学的方法方面和教学的形式方面提出的三个命题。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首先,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4.
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生”。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抑或二者都为主客体,这是迄今为止尚有争论的问题。钱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其两重性,是互为主客体的。但是,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认识岁归宿的,因此在确认谁是主体的时候,主要应该把目光投向学生,即确认学生是具有主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1.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 ,教师单独拥有权力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2 .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的关注不够 ;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二、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形成的原因1.教师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学生对知识的认可 ,是通过教师的确认 ,才能承认知识的正确性 ,甚至在现实中 ,经常会听到 :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2 .以教师为中心 ,书本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限天教…  相似文献   

6.
赵清 《中学教学参考》2012,(33):103-103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强调了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认识的主体。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如何交往互动的。这取决于教师能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课堂上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学生渐渐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有人说,这样教师不是就很好当了吗?其实不然,随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和流行的是“主导主体说”合题论。笔者以为目前流行的“主导主体说”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理论本身缺乏内在的(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同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其理论的缺陷。“主导主体说”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其实,这里引用的“主导”、“主体”是两个不同哲学范畴的概念,它们不能构成同一标准来衡量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并与之构成一对的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术语。“主体”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一般指有认识、实践等能动行为的载体,具体为能动的认知者(或感觉者、思维者)。“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相对于“主体”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的行为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指认识能动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一种认识关系。然而,“主导”与“主体”是有区别的。“主导”是对立论范畴的哲学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主导”即决定性作用的含义。另外,“主导”源于传统教学术语中的“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论术语的。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以学科为本”,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唤起人的主体精神。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教学中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理论中,我们早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所有的知识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下面。我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淡自己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阅读、思维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组织、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主体者,多媒体是创设情境、进行探索认识的工具.因而我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传授知识方便、快捷,学生学习知识轻松、简洁.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义教大纲和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新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了保证。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新大纲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一、抓住出村特点,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5.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16.
储玮 《儿童音乐》2010,(2):48-50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起自主探究学习来说,它更注重的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教师要变成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7.
程金萍 《课外阅读》2011,(5):160-160
知识的不断爆炸,使学生的智能开发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把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基础提到了重要位置,为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进而让学生自己运用基智力阅读、思考、理解、应用,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智能发展的统一,最后,由基智能创造未来。所以,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陈琛 《地理教育》2013,(Z2):33-3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建构。在今天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独享者和垄断者,教师的角色转变最重要的是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构建以"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改革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对矛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生命整体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掌握知识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学改革要以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此确定知识技能的构成。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和形成人的存在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与认识相结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学生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有研究性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过:“人类的特性恰恰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样则必须恰当摆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位置,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由以往对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学生由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