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代表作。它描写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经历,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但读者仍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  相似文献   

2.
李苹 《现代语文》2011,(6):64-65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那树》一文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相似文献   

5.
<那树>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同时表达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沉重感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讲述了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可最终却被人类残忍"屠杀"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之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懑。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开头到第五自然段,写的是那树庇护人类。第二层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那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0课《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代表作。文章描写一棵古老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仔细阅读文章,会发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无尽的忧伤,即使单从文章题目中的"那"字来  相似文献   

8.
对学校这棵大树而言,我就是一片绿叶。绿叶为大树而生。我这片绿叶就要为大树增添活力,使它更加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8日,在分宜县第一小学环保法庭进行了这样一场不寻常的庭事:地球上的动物与植物联合把人类告上了环保法庭。动物们和植物们在法庭上的各自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大树气愤地说:“人类乱砍滥伐,使我们一天比一天少。”在一旁的小鹿忙插嘴道,“是人类乱砍树木,才使我们无家可归。”动植物们纷纷向法官控诉着人类的“罪行”。  相似文献   

10.
大树的自述     
吴宇  胡建新 《辅导员》2014,(17):60-60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大家族中的一员。我的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我们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氧气工厂”,有时变成“隔音板”,有时又变成“集尘袋”……  相似文献   

11.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这篇散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株野花,生命的最初阶段都是一粒小小的毫不起眼的种子。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朵,那它们也同样是一粒种子萌发出来的,只不过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一粒种子而已。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棵树 阳台上洒满了阳光。木里让自己在窗前的椅子上坐舒服了,翘着二郎腿,双手枕在椅子靠背上。爸爸休息的时候,常常是这个样子的。木里喜欢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大人。他对大嘴说:“你讲。” 大嘴说:“草地中央有一棵树,树上住着一个大嘴巴小鬼。大树用最结实的叶子给小鬼编衣服,又用最嫩的叶子给小鬼做头发。大树还一年四季结红的绿的果子给小鬼吃。” “有一天,一只流浪的小鸟飞来了,大树用树枝和叶子给小鸟安了一个家。小鸟给大树捉虫子,还唱歌给大树听。大树很喜欢小鸟。 看到大树喜欢小乌,大嘴巴小鬼不高兴了。大嘴巴小鬼…  相似文献   

14.
麻雀的自述     
我有一身毛茸茸的羽毛,有一只短短的剪刀似的尾巴,喜欢在田野里自由自在的飞翔,人类说我是“坏蛋”,是他们的天敌。但是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坏,有时候我也吃庄稼的天敌——害虫,救了许多庄稼和大树。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共产主义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此推理,可以说: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架设脱贫致富金桥的工程师。纪大树──—这位全国优秀教师,就是一个乐为深山农民架设脱贫致富金桥的工程师。1986年,组织上安排纪大树同志到新创办、刚起步的县职业高中任书记。十年来,他大胆改革,开拓进取,使郧西职教事业走出低谷,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由25亩增力。到725亩;实习农场从零发展到336亩;新增校舍面积11355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增600余万元;专业设置由…  相似文献   

16.
邻居家的狗     
宽容是迎接阳光暴雨的天空。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宽容是嵌满闪烁繁星的夜空,宽容是夕阳西下的灿烂红霞,宽容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我们呼唤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教学案例。《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过程中,教师正带领大家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时,个别同学对啄木鸟治病救人而大树讳疾忌医这个结论提出异议。有的同学说:“啄木鸟没有爱心,它只劝说了一次就不去了,应当多去劝劝大树才对。”有的说:“大树开始身体还健壮才不听劝,如果病重时去劝他,他肯定会接受治疗的。大树本来不会死的。”  相似文献   

18.
一、比中悟真情 师:跨越千山万水,历尽百般困苦,小鸟焦急地寻找大树的下落,虽然小鸟最终没有找到大树,却找到了大树做成火柴的灯火。面对朋友用生命点燃的灯火.小鸟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离不开灿烂阳光,人类也需要阳光被物体遮住的影子,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就在此时.几何中的问题有时可以借用光线与影子的有关知识,本文列举几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倘若我们把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的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卉,那它们也同样是从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种子。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的等待萌发、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得为这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培育土壤,唤醒它们,催发它们。因而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