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并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了。而要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人们所接受的知识大部分为间接知识,间接知识大多数又来源于书本。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生活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学习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离不开生活的。而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在生活情境中实施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教师很少考虑学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是异彩纷呈。事实证明,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要有好的语文素养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学科气质,成就自己的魅力教学。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学习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开放性。从内容上说,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整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地表现出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因此,进行语文学习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多总结、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得牢,进而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  相似文献   

9.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内,而应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倔、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当前语文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语文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使语文学习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咸高军 《辅导员》2009,(7):39-39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语文教学与生活中的结合点,让生活化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7.
18.
黄幼玉 《考试周刊》2013,(63):44-45
<正>人类的不断进步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对人类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渗透着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其实就是生活中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授,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老师要把小学语文与生活相互链接,就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展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杨德敏 《快乐阅读》2011,(15):40-40
新一轮课改,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目标在于实现教育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另外,新课标还提出,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